張啟明微微點頭,表示贊同,既然要做銀行,當個老三算什麼事!
說出去,都給重生者前輩丟臉!
他笑著問道:“還有哪些銀行,你覺得比較合適呢?”
鄭嘉豪連忙回答道:“張少,已經被香江政府接管的恆隆銀行就很不錯,他們在香江有 40 多家分行。
另外,與海外信託銀行關係密切的嘉華銀行,此時也陷入了危機。
這家銀行是由東南亞華僑創辦的,在東南亞有不少分行,在香江也有 20 家分行。
此外,還有永安銀行、友聯銀行、康年銀行等等,它們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危機。
尤其是永安銀行郭家,正在尋求恒生銀行的注資。
我覺得我們不能讓這些華資銀行落入滙豐手中,由您來接手,才是最合適的選擇。”
張啟明點了點,鄭嘉豪最後一句話徹底打動了他。
不能讓滙豐和香江政府接管太多華資銀行。
華資銀行這麼多危機,或許是他們自身有問題,又何嘗不是港英政府刻意縱容呢!
張啟明將這些資料全部看完後,不禁陷入沉思。
腦海中飛速思考起來,他將眼前所見與後世諸多華資銀行的情況相互聯絡起來,發現其中存在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許多華資銀行背後的大股東,竟然大多來自於外資銀行。
,!
很明顯,這些華資銀行所暴露出的種種漏洞,無一例外地成為了外資銀行趁機侵入,施兼併的絕佳契機。
正因如此,這些外資銀行得以掌控住香江地區的絕大部分資金。
而資金究竟會流向何方呢?
毫無疑問,最終的決定權,完全掌握在那些銀行大股東們的手中。
無需過多猜測,張啟明便能斷定,這些鉅額銀行資金,最後的去向十有八九都會指向房地產領域。
對於整個地產行業而言,這無疑是一大利好訊息。
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於銀行自身也同樣具有積極影響。
這樣的局面,對於一心致力於打造科技城的張啟明而言,絕對是最壞的訊息!
僅依靠他個人有限的資金,來推動科技城的建設和發展,所需投入的資金堪稱天文數字。
要想實現這一宏偉目標,藉助強大的資本力量才是最為行之有效的途徑。
所謂的資本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其實,它本質上就是能夠匯聚起全社會資本的各類金融機構。
而在所有金融機構當中,銀行無疑是擁有最多儲蓄資金的那一類。
因此,若能成功整合香江地區的這些華資銀行,對於張啟明來說絕對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隨著思考的不斷深入,張啟明感覺自己的思路愈發清晰明瞭起來!
也很慶幸自己產生要進入銀行業的想法,要不然不可能這麼快就發現這些銀行業的巨大漏洞。
一番思索後,張啟明對鄭嘉豪吩咐道:
“立刻安排全資收購海外信託銀行,注資控股永安、嘉華、康年、友邦四家銀行。
分開低調進行,不得引起滙豐注意。
至於恆隆銀行,放到最後,看情況!”
“是,張少!我馬上去安排!”鄭嘉豪激動道
他很清楚,一旦完成這一系列收購,啟明投資或許會成為香江僅次於滙豐的金融財團。
:()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