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吧 > 歷史軍事 > 穿越成無腦巨人的小說 > 第17章 聞所成地之深入——《經典探幽微,思辨解玄疑》

第17章 聞所成地之深入——《經典探幽微,思辨解玄疑》 (第1/3頁)

第十七章:聞所成地之深入——《經典探幽微,思辨解玄疑》

離開毗舍離寺後,我輾轉來到了拘屍那羅城。這座城因佛陀涅盤之地而聞名遐邇,瀰漫著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息。城中有一座古老的寺廟,名為寂靜寺,寺廟的牆壁爬滿了歲月的藤蔓,彷彿在訴說著往昔的佛法盛事。

我在寂靜寺中安頓下來,每日沉浸於浩如煙海的佛法經典之中。隨著學習的深入,我愈發遇到諸多晦澀難懂的經文。有一次,我在研讀《瑜伽師地論》中的一段經文時,那複雜的義理和深邃的內涵讓我彷彿陷入了一片迷霧之中。經文中對於“心意識”的闡述,各種名相相互交織,我反覆誦讀,卻始終不得其解。

這時,我想到了寺中的藏經閣。那裡收藏著歷代高僧大德的註釋典籍,或許能從中找到解開疑惑的鑰匙。我滿懷期待地走進藏經閣,裡面瀰漫著一股陳舊紙張和墨香混合的獨特氣息。昏暗的光線中,我在書架間穿梭,尋找著有關《瑜伽師地論》的註釋。終於,我找到了一本由一位古印度著名論師所著的註釋。

回到自己的禪房,我如獲至寶地翻開註釋,逐字逐句地研讀起來。然而,註釋中的解釋也頗為深奧,我仍有許多地方難以理解。於是,我決定去找寺中的幾位學養深厚的師兄交流探討。在寺廟的庭院中,我找到了正在經行的慧明師兄和悟真師兄。我恭敬地向他們請教我在研讀經文註釋時遇到的困惑。

慧明師兄沉思片刻後,說道:“師弟,這段經文關於‘心意識’的講解,關鍵在於理解其體性與作用的區別。你看,心是能藏,意是能變,識是能了別,三者雖有不同,但又相互關聯。”悟真師兄接著補充道:“就如同水與波的關係,水是心之體性,波是意識的變現,而識則是對波的了別認知。”他們的講解如同一盞明燈,讓我漸漸撥開了心中的迷霧。

在與師兄們的交流過程中,我認真地整理著筆記,將他們的見解、自己的感悟以及經文中的要點一一記錄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我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我把經文按照不同的主題分類,如“心性論”“修行法門”“果位境界”等,然後將相關的註釋、自己的理解和疑問分別整理在對應的主題之下。這樣一來,每當我複習或者遇到新的問題時,都能迅速地找到相關的資料進行深入研究。

隨著對經典理解的逐漸深入,我聽聞寺中即將舉行一場辯經大會。各地的修行者和學者都會前來參與,這是一個檢驗自己所學、深入佛法智慧的絕佳機會。我懷著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報名參加了辯經大會。

辯經大會那天,寺廟的廣場上聚集了眾多的僧人、學者。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映出一片莊嚴肅穆的景象。我抽到的辯題是“如何證悟無我之境”。我的對手是一位來自南方的博學學者,他眼神犀利,透著深厚的學識底蘊。

辯經開始,對方首先發難:“若言無我,那誰在修行?誰在證悟?”我深吸一口氣,回答道:“修行與證悟並非有一個實有的我在為之,而是因緣和合之下,五蘊假合之身遵循佛法的教導,逐漸破除對我的執著。”對方緊接著追問:“那如何解釋在修行過程中的自我覺照?”我思索片刻後回應:“自我覺照並非是對一個實我之覺照,而是對心念的起滅、煩惱的生起與對治的觀照,此觀照亦是佛法智慧的作用,而非我之本體的功能。”

在辯經過程中,我們你來我往,針鋒相對。每一次問答都像是一場心靈與智慧的交鋒。有時,我因對方的犀利問題而陷入短暫的思考困境;有時,我又能憑藉對經典的深刻理解和自己的感悟巧妙回應。周圍的聽眾不時發出陣陣驚歎聲和掌聲。

在與這位學者的辯經中,我內心也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化。起初,我擔心自己會在辯經中失利,被眾人笑話,這種對名聲和勝負的執著讓我有些

最新小說: 乘風界水 醫者晚明 南北朝打工皇帝 我,楊再興從墳墓中爬了出來 縱馬西域總關情 漫威之隨心幻想家 穿越大秦:送給贏政一張地圖 生子當如孫仲謀 全球戰國 蓋州傳 明末紅衫軍 穿越,成為寶可夢大師 新婚夜:娘子,吃碗泡麵充充飢吧 大唐之開局娶了武則天 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奧特曼:失戀後我穿成了銀河 簽到,開局我是個廢物 天策烽煙 信武之野望 原神:提瓦特劫匪,打劫就能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