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雙層的房舍,是給園裡的服務人員住宿用的。算是生活區,生活設施什麼都齊備。
封長紅管著楊七的錢莊,太忙了,楊七讓楊三娘單獨在這裡管事。從育幼堂挑了一些靈醒的女孩子,在這裡學習表演茶藝。每月給月銀,賣了茶還給提成。
還有些孩子,聰明伶俐的,識了字就學背書、說相聲、演小品、唱曲。只要讓客人開心了,除了楊七給的月銀,客人的賞錢是歸自己的。
不斷有御史說楊七這樣營業不合規矩。皇帝聽了這話,要收拾楊依依,責令關閉,沒想到,婉德長公主出面給茶館說了情。
原來,長公主有個小外孫女叫林靜寶,從小在長公主身邊養活。小姑娘喜歡熱鬧,所以長公主才向楊七討要小戲子。自從茶樓開業,小姑娘天天都往這邊跑,每天可開心了。長公主也來過幾回,很喜歡聽戲文。什麼《竇娥冤》,《救風塵》,《杜十娘》,《天仙配》,《梁祝》,《聶小倩》……反正是百聽不厭。
帝后都對這個長女有所愧疚,她所請之事,只要不是太過份,都是依著她的。除了告誡楊七收斂著些,這件事也就這麼著了。沒多久,飲茶、聽戲之風,風靡中興城。
洛陽那邊,圖書館也在建了。
忙忙碌碌地直到年底,江南李家遣人送來兩斛珍珠。珍珠質量不錯,有正圓的,有近似圓的,也有些不太圓的。大多數都有黃豆大小,小的也有綠豆大小。這是第一次採珠,李家信裡說,只採了三成,有六分的出珠率,珍珠形狀較好,個頭還略小些。其餘七成還留著,等過多幾年,再採珠,興許會長得大些。這兩斛珠,是給楊七小姐的分紅。
楊七非常高興,總算是成功了。自己也是沒有把握的,能一次成功,真是得天之幸呢。回信說,支援他們多養些年頭,又囑咐說多養三角帆蚌。李夫人笑道:“還用你說,現在,我大哥三哥可著緊那些珍珠蚌了,看得如眼珠子一般呢。年年繁殖三角帆蚌,還高價收蚌。除了植珠用,誰要吃一顆蚌,都得挨頓打。”
今年沒有科考,王詠靜下心來,把《戲說三國》給寫出來了,交給楊依依。楊七看了,又指出一些不大順當的地方,又講了一些故事,儘量開啟王詠的思路。
王院長閒下來,整理了魏晉時期的幾位大家詩作,《建安七子文匯》《曹植詩文集》,重點還整理了《樂府詩集》,楊七一氣給他出版了。
十月底,楊蕎生了,是一個健康的小男孩,長得十分好看。把王院長高興地,沒法沒法的。一口氣給孩子畫了十張畫像。給取了名字,叫王士通。
十一月初,楊芥生了,也是一個健康的小男孩,五官長得好,眉清目秀,很像楊芥。只是面板有些黑,身量有些大,像父親。楊芥埋怨尉遲殿臣:“將軍,你們家的黑皮基因太頑固了。好好的兒子,長得那麼黑。人家都說,大老黑,架錢堆。將來娶媳婦,要下多少聘禮呢。”尉遲殿臣憐愛地摸摸兒子的小腦袋,心裡一陣虛軟。義王非要給孫子取名,叫做尉遲玉。聽著也還行,就認下了。
到年底一算賬,楊依依心裡直歡呼呢。今年,可是大豐收的一年呢。沒想到賺到這麼多錢。給眾人分紅,把那些人也嚇了一跳。這楊七每樣都有股份,還有些獨資的生意,這丫頭得賺多少錢呢。
這個年過得格外熱鬧,楊七賺了錢,在慈善事業和娛樂眾人兩項上面就捨得下本錢。
先是安排義診,從臘月十五到臘月二十八,一邊看病舍藥,一邊還施蒸餅、米糕、米粥。
再是捐書活動,向各大書院、各類育幼堂捐贈今年的新書一百本。
後是組織宣傳隊,到處表演茶藝,講飲茶的好處,凡是來聽的,可以帶個容器,免費品嚐。在依依茶樓開展了購茶抽獎的活動。每買茶五斤就抽一次獎,百分百中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