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很久沒有對出合適的下聯,高公子聽聽,登泰山一覽天下。”
高連想了想對道:“渡長江再望故鄉。”
楊蓉笑道:“父親,我到有一下聯:踏銀河又瞰宇內。”
楊依依笑道:“二姐姐對的下聯不如高先生的工整,氣魄卻夠大。”
高連道:“是,我的不如楊二小姐有魄力,二小姐一看就是英武之人。”
英王誇道:“我有六個女兒,兩個侄女。只有我的蓉兒,最象將門之女,略識些武功,人善良豪爽地很。誰要能娶我這個女兒,才是那家子的福氣。”楊依依也忙著點頭。
高連岔開話題:“英王殿下,您對科舉之事有什麼看法?”
英王道:“我一介武夫,哪裡懂得科舉之事。不過我家兒子與侄女合夥開了印刷廠,又建圖書館,倒是對科舉有些貢獻,互惠互利。因為這個,我家楊荊被欽點為秘書少監,我是高興地很呢。”
楊依依問:“高先生要參加明年的科考嗎?你是高相嫡長孫,不參加也無所謂,肯定能推薦入朝的。”
高連道:“我想參加科考,試試自己有多少墨水。省得尸位素餐,浪費了朝廷的名額。”
楊蓉道:“高先生過謙了,聽聞高相家能人輩出,先生也是學問很好的。我七妹妹是個有眼光的,她都說先生學問好了,必然是好的。”
高連道:“多謝二小姐誇讚。為了這句話,我會更加努力的。”
英王笑笑:“不管是太子還是晉王,都是好兒朗。帝后既是天下之主,也是做人父母的,自然有自己的思量。我們當臣子的,只謹守為臣的本分,不要過度參與皇家內裡的事。我年輕時,想著叱吒風雲,位及人臣。後來族叔當了皇上,也賜給我家爵位與榮耀。如今我老了,什麼政見不合,什麼黨派之爭,什麼皇子奪嫡,不想那些了。很多事看得見,想得到,卻無可奈何。我呀,只盼著兒子們少惹事,爭點氣,給我多生幾個可愛的小孫子。又盼著女兒和侄女們都嫁給疼愛她們的好人家,平平淡淡地過安穩日子。”
楊依依打斷:“行了,行了。高公子,您今天是來取書的,就讓人跟楊三娘去取吧。您叔父已經把他其他手稿抄好了底稿,託人捎過來了。除了訂金,餘款就不要了。算是給高叔父的辛苦費吧。等印刷好了這些新稿子,我給高叔父送去一百套。其他的就是我安排了。”
高連感激地給楊依依施了一禮:“多謝楊七小姐。我叔父那個人,骨子裡是個典型的文人。就希望看好作品,也希望自己的作品面世,被天下人看到,最後名留青史。可是他自己不善經營,做官又清廉,手裡沒太多財帛,想請人抄書都捨不得。這次讓來印製詩集,都是籌集很長時間呢。”
兩日後,英王領著楊依依接待了李二舅父子。李準五十來歲,長得儒雅極了。中等身材,略有點瘦,精神還好。兩鬢略有白髮,蓄了長鬚。面板白皙,眉清目秀。長子李璋三十出頭,甚肖其父,更年輕清俊些。次子李圭才十五歲,年齡不大,長得極好。身型高挑,體態挺拔,寬肩細腰。頭髮烏黑,面板白嫩。五官生的英俊無比,非常協調,想著再大幾歲,定是個少見的美男子。
李準道:“接到妹夫的信,我一刻也呆不住了。讓人收拾了東西,帶著兩個兒子上京來投奔他姑父。”
英王道:“說什麼投奔,家裡親戚來京看望,就是看得起我。科舉的事我也不懂,舅兄可有什麼打算?”
李準道:“璋兒與圭兒準備參加明年的科考,要先取得考試資格。前幾日,託人打聽了,要各州縣今年秋天舉行鄉試,各州進行明經科目選拔,才能取得考試資格。又聽說,京城周邊的著名書院,有推薦名額,可以免鄉試直接取得考試資格。想著南方初定,在南方求學不如上京來,明年在這邊考試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