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回想起昔日他與潘鳳、張飛兄弟三人馳騁沙場,震懾天下群雄的光景。劉備如今雖年近六旬,但雄心未老,尚欲要在沙場與潘、張兄弟二人一同殺敵!
“萬萬不可!!!王上乃萬金之軀,一國之主,豈能涉身於險!?倘有萬一,蜀國群龍無首,勢必危矣!!”
法正一聽,頓時色變,連忙急聲勸道。
劉備聽了,卻甚是不喜,忿然招手,厲聲喝道。
“孤一生歷經戰書無數,從無所俱!何況,孤潘、張兩位弟弟,皆有萬夫莫敵之勇。有兩人相護,縱然百萬兵馬,亦傷不得孤半根汗毛!!”
馬良亦是大驚失色,急急勸道。
“法公所言甚是。此下我國局勢剛穩,王上當留在國境,以穩諸臣、百姓之心。豈可擅自前赴前線,置身於險地。倘有宵小鼠輩,趁機作亂,如何是好!?”
馬良話音一落,法正急與背後諸臣投去眼色,眾人皆心領神會,齊齊跪伏於地,勸說劉備。劉備見眾心難壓,只好壓下昂昂戰意,嘆聲而道。
“竟然諸公皆有此意。孤焉可執意為之?就此作罷便是!!可無雙傷患未愈,又與關雲長屢屢惡戰,豈可強舉戰事。你等傳孤之令,速速召其歸來,待傷勢痊癒,再前往前線,亦是未遲。”
法正聞言,臉色一變,若是此下再做相勸,只怕劉備定會生疑。幸好馬良急中生智,凝聲而道。
“王上少慮。軍師豈不知潘公傷勢,不可久戰,早前已勸其歸來歇養。可潘公嫌其前番錯失荊州,執意要行。潘公軍威宏盛,三軍無不敬之。軍師勸說不得,只好隨其所意。因而教我前來報與王上,還望王上修書一封,以召潘公歸來。”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撕心之痛
法正一聽,眉頭一皺,連忙向馬良打去眼色。馬良卻是視而不見。此時又見劉備頷首而道。
“原來如此。孤適才還心疑軍師為何這般不知輕重,未有遣無雙歸來養傷。卻是無雙介懷荊州所失之事,因而執意不歸。無雙脾性剛烈,軍師勸說不住,亦是難怪。孤這就修書一封,無雙知孤並無怨其失守荊州,定會歸來。”
劉備說罷,遂修書一封,教陳到立即收拾行裝,明日前往前線。陳到領命。眾人遂便散去。劉備聽聞潘鳳無慮,精神轉好,回到內殿,更與近侍滔滔不絕,說起他與潘鳳、張飛三人昔日舊事。不知為何,劉備近日來,極為牽掛潘鳳、張飛二人,這舊事回想起來,從桃園結義,征戰黃巾,十八路諸侯征伐董卓,再到轉走徐州,與梟雄曹操爭鋒江南,後來又到臨危受命,助劉琦協管荊州,最後進軍川地,成立蜀國。那數十年的往事,歷歷在目,宛如昨日之事。劉備說得眉飛色舞,一眾近侍亦是聽得出神。
當夜,在法正府內。法正、馬良、陳到在法正內室之內,正是商議。陳到聽聞潘鳳已死,頓時面色大變。法正連聲嘆氣,急向馬良問道。
“潘公早已歸神逝世。你這教叔至將來如何覆命!?倘若叔至虛偽報之,日後此事揭發,叔至便是欺君之罪,項上人頭難保矣!”
馬良聞言,亦是長嘆一聲,緩緩而道。
“眼下國難當前。蜀漢如若累卵,倘若主公得知潘公被關雲長所斬,定然雷霆震怒,不顧一切,傾國之兵力,攻往西唐,以為潘公復仇。可眼下我國兵力空虛。倘若曹操趁勢從荊州出兵,前來襲擊。如此一來,我軍首尾難顧,顧此失彼,不出數月,我國境地皆落入曹魏之手!到時縱然軍師有經天緯地之智,亦難有迴天之術!因此此下,當應大局為重,無論如何,亦要瞞住主公!至於將來若是主公歸責叔至,某自會與主公秉奏,此全乃某一人之意,與叔至無關。主公如何責罰,縱然要取某項上人頭,某亦無半分怨言。”
馬良一臉願赴義而死的慨然之色,法正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