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於途給薛神爸媽打了個挺長的電話,小薛的短板跟小喬類似,計算能力的積累不太夠。
畢竟少練了幾年,教練們有點傾向讓他今年不錄取,再讀一年高三,再拼一輪。
當然,要看孩子和家長的想法。
“爸,誰最強?”
“扛鼎的選手他們說一個是山東的,姓董,一個是上海的,姓韓。”
清華園,姚先生下了課匆匆往外走,今天有學部會議,討論各專業增選名額的。
爭論得有點激烈,結束已經比較晚了,門口有人迎過來:“姚先生。”
“哦?於院士。”
他計算機一般的記憶力當然記得,這位新晉院士,前年當選的時候,他的前後左右夥計們還在感嘆,年輕真好啊!
“你在等我麼?”
“是,姚先生,很不好意思,能不能耽誤您幾分鐘時間,我想談談我女兒。”
老人看看手錶:“可以。”
“我女兒今年13歲,超常班,數競的國二,她很想讀姚班,我是希望您指點需要補哪些方面的知識,我們抓緊努力。”
“13歲啊!”
於途跟千萬個老父親一樣,掏出手機給人家看照片:“這是冬令營的照片,這是她和她媽媽。”
“於院士夫人比於院士有名啊!”老先生開了句玩笑。
“來,坐。”
回到會議室坐下。
“孩子平常的興趣愛好。”
“小喬是興趣特別廣泛的孩子,人文藝術都受她媽媽影響比較多,去年模練的od,拍過電影電視劇,演過音樂劇,配過音,運動上馬術滑雪都練了多年,水平還不錯。”
於院士啊,拋開我是姚班的老師不談,從朋友的角度,我有個真心的建議。
“晶晶,我也是當局者迷啊!姚先生說的對,我今晚和小喬談談。”
“小喬,今天爸爸見到姚先生,跟他溝通了一下你的情況,姚先生有個建議,爸爸也想過了,關鍵是你的興趣,然後是優勢。”
“當然,決定權在你自己。”
“爸爸,我想想。”
“姚先生說要讀的一些書我列在這裡了,還有他自己的筆記本的配置我也記下來了,小喬需要隨時跟爸爸說。”
過了兩天,於途回上海之前,女兒找他說了自己的決定:“爸爸,那我去讀新雅。”
“好,那需要準備什麼可能媽媽能幫的忙更多,姚先生說他歡迎你隨時去聽姚班的課,當然一定要量力而行啊。”
二模的成績也出來了,於小喬兩次大致在區裡三四十名,寫作還是偏弱一點,當然是和國二的數學比。
晶晶已經放棄了想讓她背範文一類的企圖,做了只操心吃喝睡覺的平凡母親。
不過,於途說了,讀新雅,其實小喬的人文知識不夠成系統,晶晶,這方面你能給她的比我要多。
臨近高考,薛神也回來了。
他要復讀一年,小喬擔心地問:你有把握嗎?
那小少年自信地笑笑:誰不拼都沒把握!
集訓隊現在只剩了7個人,韓奕是隊長,冬令營的同學們高考前一天,他們發了個祝福的影片,7個小夥子齊刷刷地喊:祝大家馬到成功。
晶晶對著影片研究半天。
“於途,我發現這個人很帥啊!”
“於太太,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
“我們公司有經紀業務的,這是職業習慣,習慣,哈哈哈!”
“哈哈哈也不行。”
還能怎麼樣呢,認罰唄!
“於途,我還沒說完…沒有你當年帥。”
“這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