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也被楊銳給排除了。
無他,農林漁牧系列的研究所太窮,即使是中科院下屬的亦不例外。
做自然科學的,沒錢可以,有本事籌資就行,但窮是一定不行的。
現在的研究所都窮,農林漁牧之流的研究所就更窮了,因為打秋風都沒地方去,也就是可口可樂這種財大氣粗的外企,急切的擴大中國市場,才會無限的擴大邀請面,他們要的是聲援,不是真的需要學界。
就楊銳目前粗淺的瞭解,農林漁牧方面的研究所,許多已經窮到發不起工資,報不起醫藥費的程度了,這意味著,一旦有合作專案,不僅參與的研究員會有伸手的衝動,其所在的研究所也會有伸手的衝動,而且理直氣壯。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老婆孩子都到了看不起病,吃不起肉的程度,如果出門去,連一身像樣的衣服都沒有,還要對研究經費保持敬畏和遠離的態度,實在是太高的要求了,如果研究所的領導以集體的名義試圖解決這個問題,那對道德的要求就更高了。
楊銳不是來做救世主的,所以乾脆遠離這些名義上是研究機構,實際上已經變成吃飯機構的組織。
在剩下的十幾個人力,楊銳選了北京林學院,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農業工程學院裡的五個人,然後拿去詢問唐集中教授。
北京林學院是北京林業大學的前身,211但無985,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農業工程學院不久後會合併成中國農業大學,211且985,雖然就差三個數字,但後兩者比前者厲害的就不是一星半點了,用後世的資料看,一年的經費多出兩三個億是輕而易舉的,對學生們來說,經費多的學校,自然是宿舍好一點,教學樓好一點,食堂好一點,運動場好一點,運動器械好一點,教學裝置好一點,校園面積大一點,教師水平高一點,學習機會多一些……
而對楊銳來說,合作的院校厲害些,對方能拿出來的經費和機會也就多一點,這正好和倒黴的研究所相反,連工資都發布出來的研究所,又哪裡有錢搞研究。
首都的科研圈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唐集中認識楊銳選定的五個人中的三個。
他先指著最上面的名字,道:“這個人水平不行。”
接著,他又用指甲在另兩個人下面劃線,道:這兩個人水平一般吧,另外兩個不認識。”
楊銳點頭:“兩個人就夠了,您說水平一般,是多一般,和黃茂比怎麼樣?”
“黃茂……還是年輕了些,經驗不足。”
“那就行了。”這說明兩個人現在的水平比黃茂還強些。當然,唐集中的認識可能與楊銳不一樣,楊銳知道以後的黃茂是大牛,又選擇了他擅長的領域,表現出的實力自然要比平日裡強一些。
不過,黃茂也就是才畢業幾年,是楊銳當時能找到的最好的研究者,但放在全國範圍內,未來大牛還是比不上現役小牛。
唐集中則略表示擔心,問道:“再開一個專案,忙的過來嗎?”
牛掰的科研員都是同時做著多個專案的,一方面是有團隊幫忙,另一方面是專案週期長,多個專案也能分擔風險,不至於一臉數年一無所成,進而影響到了後續的專案經費。
而從政府或機構負責人的角度來說,將專案交給成熟的團隊,或者牛系研究員,總比交給新人好。
種種因素疊加,讓科研金字塔的落差越來越大。
不過,楊銳進入北大還不到一年,不管是誰,對他能否管理多個專案,還是有所擔心的。
楊銳也拿不出什麼證據來,只能說“還行”,又道:“要是忙不過來,就要請您出面了,再怎麼說,我也是在唐集中實驗室。”
老唐同志頓感驚喜,問:“這個合作專案還放我的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