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了,戰士們都做好了作戰準備,來到了坑道頭頂的陣地上。
大家各自將面前被炸開的土堆填好,或者將被埋上的陣地挖開,然後將一些手榴彈放在手邊,整個人便放鬆了下來,倚靠著陣地閉上眼休息。
劉能看著大家不停忙乎,於是便拉過小孫問道:“大家為什麼在這裡?為什麼不撤回坑道?難道不怕鷹醬進攻前的火力打擊嗎?”
小孫白了他一眼,不過還是回答道:“怎麼可能不怕?不過鷹醬又不是每次都會以炮火開路,他們也是會發動偷襲的。”
“如果他們發動偷襲的時候咱們沒在陣地上,那豈不是就要把陣地白白拱手讓給他們了?我們才不會幹這種事情呢。”
“那敵人的炮火打過來怎麼辦?用人命硬扛嗎?”劉能再次問道。
小孫不由得吐槽道:“看來你們那會兒的確是沒怎麼打仗了,這點基本的事情都不清楚。”
“看到那面的洞了嗎?那叫防炮洞,是用來躲敵人的炮彈的,敵人打炮攻擊的時候我們就躲進去,炮擊完了我們再回陣地,以便解決掉他們的進攻。”
劉能順著他指向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在陣地的交通壕中,有一排緊貼著進攻方挖的洞,土洞不大,但是容納一個人還是比較容易的,只不過沒辦法站著,只能蜷縮在裡面而已。
劉能立刻明白過來,這就是防炮洞,也就是後來的貓耳洞。
所謂的貓耳洞,是一種簡單到了極點的防空洞。
起初是倭寇首先使用的,他們攻進來之後就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尤其是少數兵力出擊的時候,往往會遇到游擊隊的偷襲,所以他們才發明了囚籠政策,建立起了炮樓來困死游擊隊,而那些不適合建炮樓又必須防守的地方,倭寇就在懸崖峭壁上挖了許多坑洞和崖孔,仗著火力來進行防禦。
不過這種戰術很快就被游擊隊學會了,並在軍中廣泛推廣,成為了對抗倭寇的利器之一。
在解放戰爭之中,華東野戰軍率先在塹壕側壁挖掘貓耳洞,有效抵禦了敵方優勢的炮火襲擊。?
這種戰術在歷次大戰之中,充分證明了對於敵人擁有的優勢火力有著極強的抵抗作用,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前線部隊的傷亡,於是就被志願軍帶到了半島戰場上。
去年八月份,鷹醬和兔子在談判桌上翻臉,並隨即發動了“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
在這兩次攻勢中,志願軍與配合作戰的人民軍真正領教了什麼叫真正的“火力優勢學說”。
鷹醬的一個師為了攻佔一座小山,20天就發射了36萬發炮彈,後來攻擊文登裡地區東面的851高地,單是105毫米重炮炮彈就消耗了40萬發,迫擊炮則打得更兇,最後不得不從後方基地緊急空運補充。
面對這種局面,志願軍很快便想起了在解放戰爭中使用過的防炮洞,這種洞寬將近1米、深1米多、頂厚2-3米,挖掘起來非常容易,對於敵人的炮火攻擊和飛機的轟炸,只要不是打到洞口,裡面的戰士基本上都會毫髮無傷。
現在志願軍的坑道,實際上就是在一場戰鬥中無意間發明出來的。
當時鷹醬的火炮非常猛烈,炮彈密度進一步增大,簡陋的貓耳洞就有些力不從心。
志願軍戰士們就把洞往深裡挖,為了避免重型炸彈產生的衝擊波,在挖洞時還往往拐90角的直彎繼續往裡面挖。
結果挖著挖著,某班的兩個洞一個左拐,一個右拐,恰好對接連通,形成了一個全新的U形小坑道。
也不知道如果鷹醬現在知道了這件事情,會不會好好懲罰一下當時對志願軍發動超量炮擊的範弗裡特。
既然已經明白了,劉能便不再問下去。
反正志願軍戰士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