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能的第一個故事中所表達出來的東西就已經讓他心有警覺了。
首先,那時候朝廷的文武之爭已經激烈到不顧政務的程度了,狄青身為樞密使,朝廷第一武臣,文臣居然敢肆無忌憚地汙衊他,這明顯不是一個正常的事情。
其次,那時候的皇帝也被文臣控制了,不管是怎麼控制的,但終歸是控制了,這對於他這位官家肯定是不願意看到的。
最後,按照劉能之前提到的靖康之變,大宋的北方明顯還是有強敵的,西北也有叛亂,在整個北方都有強敵威脅的情況下,這群文臣居然敢逼死一位護國棟樑,這已經是不臣之舉了,如果他們之中某個人手裡有了兵權,難免不會出現一個王莽一樣的人物。
如果大宋的未來是這樣的,那的確不是什麼好事。
無論什麼時候,臣子是絕對不能騎在皇帝頭上的,因為那意味著這個臣子,或者說這群臣子已經有了顛覆皇權的實力,而一個皇帝被人顛覆,會有什麼樣的下場,趙炅這位熟讀史記又親身經歷過亂世的人可是再瞭解不過了。
趙炅現在第一個想法就是把支援自己登基的宰相趙普解決掉,讓文臣再也沒有領袖,不過他並沒有這麼做,因為劉能還有第二個故事。
“現在說說第二個故事吧。”趙炅陰沉著臉吩咐道。
劉能微微向他行了個禮,緩緩說道:“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叫岳飛,字鵬舉。”
“他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故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少年時期,岳飛為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喜讀《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拜當時的箭術大師為徒,在其人病故之後,每逢初一、十五,都會親到墳上祭奠。”
“後來又拜槍術大師為徒,盡心學習槍法,等他學成出師之時,已經可以做到全縣無敵手的程度。”
“在他20歲的那年,朝廷敗於遼國,不得不在他的家鄉招募敢戰士以御遼。”
“岳飛擅長武藝,進入軍隊之後便立刻大展拳腳,以百騎擊敗數千叛賊,並且生俘賊首。”
“後來大遼被金滅掉,然後南侵,華北大地遍地烽火,太原失陷後,從太原突圍回鄉的岳飛看到了民生淒厲的慘狀,決定再次投軍。”
“不過此時他的母親已經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為了激勵岳飛,他的母親親手在其背部刺上盡忠報國四個大字,這在後世也被傳為忠心報國的典範。”
“而這,只是他的初露猙獰而已。”
劉能說得有些口渴,從旁邊拿起一碗茶水,也不管是誰的,直接便喝了一口,然後繼續說道:“靖康元年,岳飛受上官之名,在偵查之時與金人遭遇,岳飛殺死敵將,擊退金軍,而後又在滑州南的遭遇戰中,又以百騎殺敗金軍。”
“後來他奉命跟隨上官救援汴梁,雙方在開德府相遇,岳飛參與十三戰,連戰連捷。”
“靖康二年,岳飛隨軍轉戰曹州,他身先士卒,直貫敵陣,帶領步卒以白刃戰的方式擊敗全是騎兵的金軍。”
“不過此時的朝廷又將其劃撥給了另一位文官,而這位文官所考慮的卻只是自保,完全沒有擊敗外地收復失地的想法。”
“兩個月後,金軍攻破汴梁,徽欽二帝被俘,靖康之難發生。”
“又一個月,當時的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繼位,雖然他啟用了堅決抗金的名臣李綱,卻對於消極避戰的文臣依舊信任,採納了他們的建議,南巡避禍。”
“當時只有25歲的岳飛聽聞此事,特意上疏,曰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不過他此時只不過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