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披著雨衣的副官推開房門,將一個包著防水布的檔案袋遞給坐在書桌旁看著報告的海因裡希“剛剛收到訊息,前線進攻部隊受挫。”
“252步兵師的76步兵團以及負責支援185裝甲營兩支部隊全軍覆沒,134步兵師的121步兵團折損近半。”
“什麼?”海因裡希接過檔案袋,震驚的望向副官:“這不可能,俄國人哪裡來的部隊?”
海因裡希手裡的情報倒是有關於蘇軍裝甲部隊的訊息,近幾日傳來的情報也有關於坦克部隊訊息的影子。
只是情報錯的太離譜,上面說蘇軍新成立的坦克部隊大概有三十輛坦克而已。
這點兵力作為機動部隊不可能,放在整條戰線上也不足為慮,德軍一個裝甲營可以輕輕鬆鬆擊潰蘇軍小規模的裝甲部隊。
t-26,bt-3與3號4號也不是一個量級的對手。
“情報部門訊息錯的太離譜了,將軍。”副官憤憤道
“121團長彙報道是一支俄國的裝甲部隊,他們數量不小,大概分成三支部隊,從兩側包抄使用鉗形攻勢,截斷了進攻部隊的後路。”
“俄國人這次讓人措手不及的突襲讓前線進攻部隊吃了虧”副官繼續彙報道。
總而言之還是情報系統出了問題,如果德軍沒有這次情報差,誰勝誰負,猶未可知。
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兩個團的兵力也不算多,但海因裡希心中避不可免的也滿是怒火。
情報部門居然這麼不靠譜,自己手下幾千人全都因為短短錯誤的幾句話折在裡面,他們是幹什麼吃的。
其實德軍的情報部門一直在靠譜與不靠譜之間徘徊。
負責東線外軍處的總負責人艾伯哈特金爾策是一個門外漢,手下也沒一個間諜,能稱得上情報的檔案都是其他部門提供的。
巴巴羅薩計劃執行前期收集蘇聯情報時東線外軍處的表現更加可笑。
當德軍高層索要蘇軍部隊情報時,東線外軍處只能翻出一些陳年舊賬來應付了事,這份報告裡內容唯一值得高層相信的,就是東線外軍處真的不瞭解蘇聯詳細情況。
後來德軍高層又索要蘇軍在歐洲部分{原波蘭領土}駐軍的情報,這次只要情報部門確認蘇軍到底在邊境線上駐紮多少部隊即可。
連位置都沒要,只要部隊大概真實的詳細數量即可。
而收到金爾策的情報的德軍高層大跌眼鏡。
在東線外軍處的情報裡,蘇軍數量來回多變,從1940年末的70個師,到41年初的90個師,3月份120個師,5月份又增加到150個師
又之後在東線外軍處提交的各類情報中,蘇軍部隊的數量正在呈幾何速度往上漲。
甚至當時還有人嘲諷道,如果元首真相信這份虛假到極致的情報,那在41年我們就應該開始防守柏林了。
德軍就依靠如此不靠譜的情報部門一直在東線戰鬥著
西線外軍處也不遑多讓,自從1940年後的海獅行動這場恥辱性的大敗後,他們就變的跟東線外軍處一樣的不靠譜。
最後德軍於1935年建立的情報網,最後的情報處,德軍最強大的軍事諜報局,德意志最高的頂點,媲美英美蘇情報局的-阿勃維爾也淪陷了。
他們之後也變的相當不靠譜,西線最大的情報員也是個騙子,一直在騙取阿勃維爾的經費。
而由於近幾年成長迅速,各個情報局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相互分工的機制也混亂無比。
三個情報機構只在乎收集情報,也不做情報分析真假,最後所有情報都集中在希兒一個人的辦公桌上。
天天打藥的最高元首哪會仔細看這些冗餘龐大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