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方向的重任,如同一副千鈞重擔,穩穩地交到了蘇英的肩上。蘇英,這位久經沙場、堅毅果敢的將領,此刻站在營地的指揮台前,望著臺下兩萬精銳特種兵那一雙雙充滿鬥志的眼睛,心中滿是使命感。晨曦的微光灑在他們身上,勾勒出挺拔的身姿,彷彿預示著他們即將踏上的征程充滿希望。
蘇英深知,語言是融入南亞當地、獲取情報的關鍵鑰匙,這把鑰匙若是握不牢,後續的一切行動都將如無根之萍。於是,早在受命之初,他便率領著這群精英,一頭扎進了南亞地區語言文化的浩瀚海洋中。每日晨曦微露,他們便整齊落座,跟著精通當地語言的學者,咿呀學語般地念著拗口的詞彙,從日常問候到專業軍事術語,一字一句,反覆揣摩。每到夜晚,營地的燈火依舊通明,那是戰士們還在挑燈夜戰,對著書本,默唸著白天所學,或是兩兩一組,互相練習對話,糾錯改進。
而作為派出的常規部隊,李雲龍的第三旅在接到配合蘇英工作的指令後,同樣毫不含糊。李雲龍,這位性格直爽、雷厲風行的旅長,把全旅將士召集到一起,大手一揮,吼道:“兄弟們,咱們這次跟著蘇英將軍幹,那可得拿出十二分的勁頭來!這南亞的風土人情、一草一木,咱都得摸得門兒清!”
於是,第三旅依據蘇英分配的任務,展開了細緻入微的分工。將士們如飢似渴地鑽研著當地的風土人情資料,地圖成了他們每日不離手的寶貝,每一處山川河流、城鎮村落,他們都反覆記憶,甚至閉上眼睛,都能在腦海中清晰勾勒出那片陌生土地的輪廓。在苦練英語的基礎上,他們又跟著語言專家學起了當地語言。這些教授語言的人員,都是田雨透過華人華僑的深厚人脈,從南亞各國誠意聘請而來的。課堂上,戰士們跟著老師,努力模仿著那些陌生的發音,雖略顯笨拙,卻無比認真。
為了進一步強化隊伍實力,第三旅還特意從原國府軍隊中招收了三萬廣東兵。這些廣東兵初入部隊,帶著幾分拘謹,又透著幾分自豪。旅長李雲龍親自去迎接,拍著他們的肩膀說:“兄弟們,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啦!你們這粵語說得溜,可得多教教大夥,咱往後在海外,交流順暢了,事兒才能辦得漂亮!” 就這樣,三萬廣東兵被巧妙地插入到各個戰鬥小組。
一來,這些廣東兵能幫助戰友們學習粵語,增進內部交流;二來,也為日後拓展海外人脈提前佈局。如此一番運作,第三旅的規模迅速壯大,像是一頭茁壯成長的雄獅,很快成為了一支擁有三十三萬將士的雄師。
當三位領導聽完劉錚這詳盡且環環相扣的計劃後,會議室裡一片安靜,唯有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面上,光影斑駁。三人彼此交換了一個肯定的眼神,那眼神中既有對計劃的讚賞,更有對未來的期許。他們心中清楚,劉錚的計劃並非空中樓閣,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紮實籌備的。無論是情報網路的鋪設、作戰力量的調配,還是語言文化的準備,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連,就像一臺精密運轉的機器,實施的成功率極高。
於是,他們當機立斷,授權劉錚全權處理海外政治、軍事和經濟方面的各項工作,並且承諾,若劉錚需要各個部門協同配合,只需一聲招呼,直接對接即可。領導們的話語擲地有聲,在會議室裡久久迴盪,像是給劉錚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劉錚拿到授權後,一刻也不敢耽擱,立即給田雨發去電報。他站在電報室裡,手指微微顫抖,在紙上快速寫下指示:同意沙國的意見,但在協商承租地點時,務必竭盡所能爭取更大的區域,同時為華夏爭取更優惠的條件。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他對國家利益的守護之心。發完電報,劉錚微微鬆了一口氣,他知道,這場關乎華夏未來國際地位的博弈,已然進入了白熱化階段。窗外,微風輕輕拂過,像是在為他加油鼓勁,又像是在提醒他前路漫漫,仍需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