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沐霏決心要將她所在的部落從狩獵社會引領向農耕社會,然而,這一過程充滿了艱辛與挑戰。
起初,當邢沐霏在部落的會議上提出要發展農耕的想法時,部落的人們對她的想法充滿了疑惑和擔憂。
他們習慣了在山林中追逐獵物、依靠大自然的恩賜為生,對於農耕這種全新的、陌生的生產方式一無所知,甚至有些恐懼。
有人質疑道:“我們祖祖輩輩都是狩獵為生,這農耕能行嗎?”
還有人擔憂地說:“萬一不成功,我們豈不是要捱餓?”
但邢沐霏沒有氣餒,她深知要改變人們的觀念需要時間和實際的成果。
她先從部落中對新事物較為好奇和勇敢的一小部分人開始,耐心地向他們講解農耕的好處和可能性。
她帶著他們來到部落周邊的土地旁,用樹枝在地上畫出土地的分割槽和規劃。
邢沐霏憑藉著記憶中的知識,指導人們如何使用簡單的石器和木器翻耕土地。
大家費力地挖著、撬著,汗水溼透了脊背。她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去除雜草和石塊,讓土地變得鬆軟肥沃。
“把雜草的根都拔掉,不然它們還會再長出來搶奪莊稼的養分。”邢沐霏認真地說道。
為了找到適合種植的作物種子,邢沐霏不辭辛勞地四處尋找。她翻山越嶺,走過崎嶇的山路,穿過茂密的叢林。
她回憶起後世常見的農作物,努力在周邊的環境中尋找相似的品種。
雖然她的空間裡幾種農作物,但她依舊沒有停止尋找的腳步,希望種類更豐富一些。
有一次,她在一個偏僻的山谷中發現了一種類似小麥的野生植物,興奮不已。她小心翼翼地採集了一些種子,如獲至寶般地捧在手心。
當她終於帶著一小袋種子回到部落時,人們好奇地圍攏過來,看著這些小小的顆粒,眼神中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播種的季節到了,邢沐霏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土地裡,然後輕輕地覆蓋上一層薄土。
“種子埋得太深或太淺都不行,要剛剛好。”她細心地叮囑著。
她告訴大家要根據天氣和土壤的溼度來澆水,確保種子能夠順利發芽。大家用竹筒和陶罐從河邊取水,一趟又一趟,不辭辛勞。
在農作物生長的過程中,邢沐霏時刻關注著它們的情況。她教人們如何識別病蟲害,如何用燃燒艾草產生的煙霧來驅趕害蟲,如何用搗碎的草藥汁液來防治病害。
當看到有幼苗因為缺水而枯萎時,她會心急如焚地帶領大家一起澆水灌溉。哪怕自己累得氣喘吁吁,也不停歇。
當發現有病蟲害的跡象,她會迅速組織大家採取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
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一批農作物終於成熟了。金黃的麥穗在風中搖曳,飽滿的果實掛滿枝頭。
部落的人們看著這片豐收的景象,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喜悅和敬佩。曾經質疑的聲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對邢沐霏的讚美和感激。
從此,部落逐漸接受並廣泛開展農耕生產。邢沐霏繼續不斷探索和改進農耕技術,引入更多的農作物品種。
她教大家如何儲存糧食,如何製作簡單的農具提高效率。在她的努力下,部落的糧倉越來越充實,人們不再為食物而擔憂,生活也越來越安定和富足。
邢沐霏的五個孩子繼承了她的意志,齊心協力地幫助她一起發展部落,每個人都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了獨特的性格和才能。
老大赤凌身強力壯,性格豪爽直率,有著一股天生的領導力。他主動承擔起了開墾更多農田的重任。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剛剛灑在部落的屋頂上,赤凌就已經精神抖擻地站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