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目送到康履被押出殿門,一臉傷感的趙構這才收起思緒,重新回到現實:“諸位將軍還有何要奏?”
“請主上讓位!”一個可怕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語氣,傳了上來。
頓時,大殿之上鴉雀無聲……
剛剛還全身哆嗦的朱勝非定了定神,再次壯起膽子,走到苗傅、劉正彥面前,厲聲說道:“此事萬萬不可,主上待爾等不薄,怎能出得此言!”
“望二位太尉三思而行啊!”見諸將並無退讓之意,朱勝非不得不換了副委婉的語氣勸道。
“自陛下即位以來,寵奸佞、排斥忠良,方得今日之敗。何言不薄?”苗傅進逼一步說道。
“主上以為陳東之意何如?”劉正彥跟風般補了一句。
“哈哈……”趙構一陣慘笑:“朕本無登大寶之意,只因社稷艱危、臣民推戴,才不得已從之。朱卿莫勸阻,二位將軍也休要再相逼,朕自當退避,作一農耕散人,豈不快哉!”
見趙構表了態,苗傅、劉正彥等人這才無話可說,遂率軍出了殿門……
備註:陳東,北宋末年太學生,曾經領導過愛國群眾運動,因而名重天下。南宋建立後,宋高宗召其來南京(今天的河南商丘,當時也叫歸德府,為北宋四京之一)。因李綱被罷相,而上書指斥趙構重用奸佞,不思收復失地,同時對趙構繼承皇位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將來淵聖皇帝(指宋欽宗)迴歸,不知何以自處?)。因觸怒“龍顏”,而於1127年8月同“布衣”歐陽澈兩人一起被斬。後趙構為收買人心,又貓哭耗子般地為其*。
書中暗表,“苗、劉兵變”是南宋建立初年一次規模不大、影響卻不小的軍事政變。因為參加者多是皇家警備隊成員,所以也可稱作是一次比較標準的“宮廷政變”。
兵變中的兩位當之無愧的男主角——扈從統制苗傅、御營司右軍副都統制劉正彥,都是北宋末年的將門之後,也就是俗稱的“革命軍人”後裔,屬於“根正苗紅”那夥的。
雖然兵變的起因較為複雜,以“頭緒多”而著稱,但主要還是這二位與御營司都統制王淵之間的矛盾發生激化所致……
苗、劉二將不僅是“上面有人”的“高幹子弟”,而且追隨宋高宗趙構較早,然而,卻被出自“草根家庭”的王淵來了個百分百的標準“反超”。
1126年12月16日,當時任“河北兵馬大元帥”的康王趙構逃到了“北京”大名府。時任河北邢臺守臣的梁祖楊聽說大元帥至,忙率領包括苗傅在內的一干諸將前來投奔。從此,履歷不錯的小苗成為了“正愁人手不夠”的趙構麾下的一員大將。而曾經有過不太光彩戰鬥經歷的王淵 ,則是在1127年2月下旬大元帥府轉移到山東濟寧時,才率領部分山西軍馬來會合。
因此,如果以先後順序作為考查資格的唯一標準,捷足先登的苗傅顯然略勝一籌。
據《皇朝中興紀事本末》記載,“上(指趙構)初開府時,傅(指苗傅)為右軍統制官,與楊惟忠比肩。如王淵、張俊、韓世忠,皆出其下者。”
宋高宗趙構在去當時的“南京”應天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之前,由於沿途歸順者不絕如縷,因此又對元帥府初立時的前、後、左、右、中五軍進行了重組。苗傅大約在此時被任命為一個方面軍的最高長官——右軍統制,職務應在王淵之上。但趙構在河南商丘登基後,設“御營司”來統領軍隊,原本沒多大名氣的王淵卻因與大宦官康履多喝了幾杯酒;據說又扯上了剪不斷而且越理越亂的老鄉關係而過從甚密,再加上老王又比較會來事地舉雙手贊同“南遷”(指將首都遷往南方,放棄中原的意思)將而被任命為“御營司都統制”,成為了當時武將中的最高軍事長官。
雖然劉正彥的資歷尚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