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對天地元氣的吸收和轉化能力,也包括了智力和領悟力。這些能力大多是天生的,要知道即便普通人也會一定程度上吸納天地元氣植物還需要元氣撫育呢,所以元氣濃郁的今世,世間才會這麼鬱鬱蔥蔥只是數量極其有限,更難將之轉化為真氣,也不懂得培養和呼叫真氣之法而已。打個比方來說,修真者日可吸納元氣一噸,轉化為真氣二兩,那麼普通人頂多日可吸納元氣一兩,轉化為真氣……幾可忽略不記。
一個嬰兒從出生就開始透過肺部呼吸和全身毛孔的翕張,吸納一定數量的元氣,進而轉化為自身的真氣,量雖然極其微積累個十年左右,也就可以簡單測試出來了,並且是否具備修行的資質,也從此拉開了差距這就是“慧根”。
兩大門派把慧根按高低分為五等,遣門徒巡迴各地,測試慧根,以尋找合適的修真者。一等慧根絕對不可能入門,那就是一輩子普通人的命二、三等慧根可入小門派,修成金丹劍仙四、五等慧根則准入兩大宗門修行,其實五等更算是天資高絕,一應修行資源都會向他傾斜。
文遺山說了,我和隨風,就都是因為身具五等慧根,才得入洞玄派修行的。
一開始並非人人都妄圖修仙,因為修真有風險,入門須謹慎為了搶奪資源,明爭暗鬥無日止歇,不定哪天就會隕落呀。但是其後在兩大宗門的控制下,整個社會都逐漸穩定下來,修真者可得錦衣玉食,可望長壽,外加還沒太大風險,所以不必要到處去尋找了,人們都會從四面八方匯聚過來,主動請求測試慧根。
不過文遺山對這套慧根系統卻頗有微辭,他說:“人之秉賦固有差,而天性更有別,多智未必多能,多能未必多智也。”很多人聰明是聰明,天生高慧根,但心性未必成熟,很可能缺乏上進心,沒有拼搏欲某些人慧根可能略略差些,卻可能透過努力來一定程度上加以彌補“貧道自恃天生異秉,今世無人可及,然亦不敢藐視古人也……”古代某些大家天資未必能比我高,但他們都是在槍林箭雨中硬生生拼殺出來的,最終成就或許便能夠超過我。
“故此世登仙之途不暢,為人無爭心,其亦有慧根之因在也。”從十歲左右開始,人就被三六九等分好了,階層基本固化,一個缺乏流動性的社會,還怎麼能有勃勃生機?誰肯無意義地努力去撞玻璃天花板?
張祿嘴角略略一抽,心說老頭兒你怎麼又把話給繞回來了……說隨風啊,我們要聽隨風的事兒!
好在隨即文遺山就談回了隨風:“隨風之叛反宗門,是在二十餘年之前……”那時候老道已經“登仙”了,但他隱藏在世間,也並不閉目塞聽,修真界很多大事還是都能探查得到的“而其緣由,世人皆謂是慧根降等,遭宗門貶斥,故此起了齟齬,一怒之下擊傷授業恩師,遂乃破門而出……”
慧根高低雖然是天生的,打從十歲左右就經過測試,但並不是說就永遠固定,在小範圍內還可能因為種種情況而產生波動比方說受了重傷,或者大病一場、吃錯藥了什麼的,身體素質有可能變化,慧根就會降等。升等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降等則偶有發生,但一般也就半等、一等而已。隨風原本是洞玄派內天之驕子,以五等慧根入門,有機會晉升化神的,結果被降評為四等,派中資源不再向他傾斜,基本上與化神就無緣了,那他能幹嗎?
而且據說,降等的原因還是幫化身長老試吃新煉製的丹藥……
所以隨風一時不忿,就跟他師父起了衝突,失手將師父打傷,沒等洞玄派開會研討出懲罰辦法來,就主動破門而出。
但是文遺山隨即就說了,他揣測這只是洞玄派放出來的表面理由而已,其實隨風之叛門別有它因“其因肇端在我。”
文遺山“登仙”前就非常喜歡這個徒孫,經常把他帶在身邊親自指導,他當時就對新的修真系統,過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