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山東聽報的百姓越來越多。到茶館裡聽個報只花一兩文錢,市民和農民都能承擔得起。《三王日報》被搗毀後,《山東日報》的聽眾數量更是有了一次可觀的增加。如今山東日報的影響力,可謂是深入山東的每一個角落。
《山東日報》如此受歡迎,又全力宣傳“津國公法庭”,山東百姓們已經越來越期待“津國公法庭”的到來。《山東日報》趁熱打鐵,把“津國公法庭”在山東的安排都登了出來:
法庭在山東將每縣設一個地方法庭,每府設一箇中級法庭,在濟南設一個高階法庭。山東日報介紹:如果在低等級法庭打完官司後覺得冤枉,還可以向上級法庭提出申訴,讓上級法庭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調查,給出更權威的宣判。
聽報的百姓們一聽到這架勢,就知道這樣的制度保證了個別法官無法徇私舞弊,就更明白津國公法庭的公平公正了,期待法庭開張的心情就更迫切。
地毯轟炸式的輿論宣傳加上確實造福百姓的法庭制度,讓津國公法庭的魅力摧枯拉朽。在不少州縣,已經有被豪強欺壓的百姓在偷偷蒐集證據,就等津國公法庭入山東後去申冤了。
對於山東的文官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噩耗。
李賊不但要控制山東的輿論,還要爭奪地方主官的司法權。如果地方主官沒有了判定官司的權力,百姓一有糾紛就到津國公法庭上訴,以後誰還拿地方主官放在眼裡?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過李植兵強馬壯,剛在濟南砍了一百多辦報文人,對抗李植實在有些兇險。山東的地方官們雖然憤怒,卻是集體沉默。
在這萬馬齊暗的時候,齊東縣縣令王思永決定站出來。
王思永這個知縣素有清廉的美名,做事嚴格遵守禮法素來仁義,不貪錢不好色,被山東士人稱賢。王思永覺得李植抓不到自己什麼把柄,別的地方官怕被《山東日報》抓把柄搞臭,王思永卻一點不怕。
齊東縣的縣衙二堂裡,王思永掃視了一眼縉紳名士們,撫須說道:“這次本令召集各位來,是要討論《山東日報》所說的法庭一事。”
王思永話音未落,左首一個身穿潞綢圓領,頭髮花白的老叟勐地一柱柺杖,大聲說道:“即便是縣尊大人不找我們,我們也是要找縣尊大人的。李植一個天津提督,憑什麼到山東來辦法庭?他一個津國公,難道還要管我山東的事?他眼裡還有沒有朝廷法度?”
他又柱了一下柺杖,說道:“李植想做的不是一個法庭,而是想把山東變成第二個天津。今日辦報,明日法庭,後日就要對我們的免稅田地收田賦了。李植加諸天津的那一套東西,恐怕要全部搬到山東來。”
說話的老叟是山前鄉的韓舉人,也是齊東縣有名的人物,素有威望。在座的縉紳們聽到韓舉人說到田賦二字,都是臉上一沉。李植控制輿論,搶奪司法,這都可以忍。但如果李植最終要在山東向士紳收稅,就無法忍了。
看天津的那些士紳被收取田賦後下場多慘?原先富庶繁華的家族,瞬間收入暴減人丁離散。極端一點的情況下,一些妻室子孫多計程車紳不但再養不起下人,甚至一家人吃飽飯都成問題。
錢的問題如果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命的問題了。
一箇中年縉紳跳了出來,大聲說道:“李植以為在濟南殺一百多人就能嚇住我山東計程車人,卻不知道我齊魯大地計程車人都不是軟骨頭。如果李植敢在齊東縣設定法庭,我就是被李植抄三族也要帶家丁把法庭砸了。”
另一個秀才拱手說道:“就是血濺李賊的法庭,我也不會坐視李賊吞併山東。我要讓天子知道,李賊在山東的所作所為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程度。”
兩人的話,引起其他縉紳的叫好聲。
不過在座的其他縉紳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