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頁)

這段演講,先講對日本漢學研究讓中國人不敢等閒視之。即使是中國專家在日本講中國學問,也要對聽眾的水平作最充分的估計。接著講自己不通曉日語,除了有勇氣之外,沒什麼資本。然而,自嘲正是恭維別人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對方不暈才怪呢。

向他人學習要發自內心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見到有賢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齊,看到沒有德行的人就在內心做自我反省。這種人的修養境界是很高的。

人是透過學習而達到善良的,向誰學習?向品德才能好的人學習,即“見賢思齊”。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漢代楊雄說:“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這都是要求向品質好的人學習。

當然,人類社會不可能都是賢人,必定會有不賢的人。“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當碰到品德和才能不好的人,首先應該反省自己是否也是這樣的人。宋朝學者楊萬里在《庸言》中寫道:“見人之過,得己之過;聞人之過,得己之過”。知道了自己的錯誤和缺點,就要改正錯誤,認真學習,變缺點為優點。更何況,作為人“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既能夠“見賢思齊”,又能夠“見不賢而內自省”者,向外向內,做到如此,修身必得正果。

與“內省”一致的是“自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自戒便是自愛,便不會走入人生的誤區。孔子在回答樊遲問如何“辨惑”時,講的不是分辨是非之道,而是自戒。他說:“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朱熹對“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是這樣注的:“思齊者,冀己亦有是善;內自省者,恐己亦有是惡。”前者是積極的向善,後者是消極的自防。曾子更明確地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朱熹注:“尹氏曰:曾子守約,故動必求諸身。”是說曾子注重內在修養,事事反求諸己。反省,是人的自我意識成熟的標誌。經常反省,有錯改之,無錯則免。他還教導人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但一般人很少有自責精神,難怪孔子感嘆:“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生活中有著各種各樣的人物,有的人智慧而仁義,有的人愚蠢而邪惡。如果我們見到了賢良的人,那就想法趕上;見到了邪惡的事情,自己回過頭來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這樣讓自己都討厭的事情呢?做到這樣,自己一定會成為人品不錯的人。

佔取別人的利益會埋下隱患

好利者逸出於道義之外,其害顯而淺;好名者竄入於道義之中,其害隱而深。

——《菜根譚》

一個好利的人,他的所作所為不擇手段,而且超越出道義範圍之外,逐利的禍害很明顯,容易使人防範,後患也就不會太大;反之一個好名的人,經常混跡仁義道德中,沽名釣譽,他所做的壞事人們就不易發覺,結果所造成的後果就非常深遠。

孫臏與龐涓同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孫臏是鬼谷子最優秀的學生,才能和智慧遠在龐涓之上。龐涓下山做了魏國軍師,自知才學不如孫臏,覺得孫臏是自己前程的潛在威脅。為了消除這塊心病,便寫信給孫臏,騙他到魏國來成就功名,而其真正的目的則是讓孫臏落入他的股掌之中,永無出頭之日。孫臏來到魏國,魏王拜他為副軍師,但龐涓以種種藉口加以阻撓,最後魏王只給孫臏一個客卿的位置。此後,龐涓不斷在魏王面前講孫臏的壞話,魏王將信將疑。

有一次,齊國使者慕名而來,想聘孫臏到齊國施展才華,孫臏效

最新小說: 原神:諸位,墮入深淵吧 紅魔復興,從挽留穆里尼奧開始 我的槍附加百種特性 我在曼城看大門 網遊:幻域風雲 NBA:熱火三連冠無了?我來續 橫跨大小球時代,庫裡鯊魚的結合 網遊之開局就很慘 大姚穿越重振籃聯 重生三十年頂級球星打造商業帝國 巨星閃耀 全民航海:開局獲得海神權杖! 王者:邊路第一惡霸,震驚全網 三萬毫米殲星炮,這片廢土我來罩 化身NPC:我與玩家和平共處 籃壇第一外掛 我一體校生:成為拳王很合理吧 不是御獸師咋了?我有一國御獸 魔法書成真:開始夢域副本 眉山蘇氏,蘇允最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