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奧斯曼搖擺不定的國策,德國無法割讓巴爾幹半島地區給奧斯曼。
首先巴爾幹地區一旦丟失,那麼德國的本土就暴露在敵人的眼前了。
所以德國不可能放棄巴爾幹半島,而奧斯曼也不願意放棄巴爾幹半島;
1是青山綠水,可以養活更多人口的耕地。
2是可以更深入,融入歐洲的政治地位。
3是完全控制黑海,增加戰略空間,以及經濟發展。
所以奧斯曼的要求德國無法滿足,這種情況讓德國無法安心將後背放心交給奧斯曼。
三是奧斯曼的造船業和現成的軍艦,和奧斯曼聯合進攻英美,因為巴爾幹的問題,兩國談不攏。
但是與英美不同的是奧斯曼與德國是有陸上邊界的,一旦德國拿下奧斯曼,獲得其造船廠和軍艦,那麼拿下非洲就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不會在因為一個小小的地中海,就導致德國和義大利無法將補給和士兵運送到北非去了。
而更重要的是,入侵英國本土也不再是一個幾年後的願景。
畢竟德國在造軍艦,英美兩國也在造軍艦啊!
還因為造船業發達的原因,比德國造的更快,哪怕德國的技術更先進,但是在英美兩國龐大的基數下,已經被封鎖在了北海。
只有潛艇可以在大西洋上肆意橫行,攻擊英美兩國的商船。
所以綜合種種原因,就是奧斯曼是兩面三刀之輩,軍事實力還很弱,還擁有德國急缺的軍艦,於是德國才決心向奧斯曼開戰,而不是說德國無腦的將奧斯曼推向了英美兩國的懷抱。
不過失策的就是面對奧斯曼的海峽防線和高加索防線,10多天的猛攻過後,依舊沒有絲毫的動搖,也徹底斷絕了德國速戰速決的想法。
“該死的!”阿道夫·希特勒癲狂的怒罵道。
“就如同貝尼託·墨索里尼那個廢物一樣,你們告訴我,你們是怎麼保證的!”
………………
眾人在阿道夫·希特勒的怒罵聲中,都學會了默不作聲,最後等到阿道夫·希特勒罵累了,氣出了,才再次開始議事。
至於貝尼託·墨索里尼,這個開創獨裁統治的……
實在是拉胯,拉胯到如果不是德國,或許都等不到英美聯軍來推翻他,他自己就能給自己玩完了。
所以阿道夫·希特勒每次發火是都要罵上幾句,畢竟一個世界排名第六的大國,結果就打出了第20的水平,都排到巴爾幹諸國之後去了,就很難評。
“現在,向奧斯曼戰場,再投入200萬部隊,哪怕給我填平了博斯普魯斯海峽,也要在7月結束奧斯曼戰役。”阿道夫·希特勒下令道。
博斯普魯斯海峽全長只有304千米,最寬處僅有36千米,最窄處更是隻有708米,最深處也才120米,最淺處更是隻有275米。
所以阿道夫·希特勒覺得,不行那就填平他,只有透過了海峽防線,那麼兵臨安卡拉,奧斯曼則必降。
“是,元首。”海因茨·古德里安回答道。
海因茨·古德里安知道在奧斯曼軍隊的嚴防死守之下,想要填平博斯普魯斯海峽,那樣的可能性,十分的低,但是現在反對阿道夫·希特勒,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阿道夫·希特勒會強制要求執行命令。
“另外面對英美兩國的西面的進攻,絕對不能容許他們成功登陸,必要時可以暫時放棄亞平寧半島,退守阿爾卑斯山山脈。”阿道夫·希特勒繼續道。
“拿下奧斯曼與日本在印度會師之後,再解決地中海沿岸的英美聯軍。”
按照阿道夫·希特勒的想法,南部有大山,可以以少敵眾,而且義大利對於德國的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