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秦國倘若現在滅楚的話,可能性還是挺大的。只不過楚國的面積太大了,秦國吞不下來,滅亡一個強國,固然是轟轟烈烈,風風光光,但侵吞畢竟不如蠶食來的安穩,風險太高,隨時會弄得全天下的人都站出來反秦。
還好,白起沒有在郢都搞大屠殺,那些大大小小的貴族都給放了,這一世,那個春申君和項燕可就不好出頭了。以後的滅楚之戰,也不會那麼艱難了吧。
第三十六章 彝陵大火
一個月之後,侯嬴帶領數百名精幹的文政官員進入郢都,接收城池、清點府庫、料民戶籍、委派官吏等等,又是一個多月的忙碌,才使諸事初具頭緒。
秦王詔令:設定秦國南郡,以郢城為郡治所,以公子嬴騰為首任郡守,三年內逐步推行秦法,廢除奴隸,按人口劃分土地。
這個南郡,比歷史上的那個南郡大了很多,簡直有半個秦國那麼大。
就在秦王的撤軍令抵達郢都的時候,魏冉率領數千人,攜帶了數百桶猛火油來到了彝陵。
經過一番仔細的勘探,隨後就對方圓數十里進行了封山,不許任何人出入。
彝陵者,彝山之陵也。早在三皇五帝時期,這裡便是楚人祖先的漁獵區域。在楚人傳說中,楚人發源於有熊部落的一個分支,而有熊部落出了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那就是軒轅黃帝。楚人最早的祖先是黃帝的孫子高陽氏。高陽氏的重孫叫重離,做了帝嚳的火正。這個重離神通廣大,將用火技巧傳遍各部落邦國,“光融天下”,帝嚳賜號“祝融”——祝,大也;融,明也;祝融,便是大明天下。
後世便以祝融為火神,楚人也就成了火神的後裔。到了大約近千年之後的殷商末期,祝融的後裔部族卻做了西部諸侯周文王的臣子,大約被封在了“熊”地,或以獵熊為生,總而言之姓了熊。
按理來說,熊氏部族應該成為西周滅商的功臣才對,而事實卻是恰恰相反,他們站在了殷商的那一邊。
等到周武王伐紂成功,殷商滅亡,結果他還沒有來得及收拾熊氏部族,第二年就死了。
而此時,熊氏部族的首領正是雄心勃勃的熊繹,他也不甘心臣服於西周,於是他率領部族向西南的茫茫大山遷徙,一直走到了峽江兩岸的山地,才定居下來艱難謀生。
繼任的周成王便將熊繹“封”做“楚蠻”,算做最低等級的諸侯。實際上,僅僅是賜了一個表示極大蔑視的封號而已。這時,不知是何種因由,熊繹的部族卻改姓了“羋”,將部族的城邑建在了長江南岸的丹陽。
自熊繹開始,熊氏部族有了“楚”這個後來成為國號的封號,楚人開始以諸侯名義自立於天下。
於是,楚人追認熊繹為“先王”,將熊繹陵寢稱為“先王陵”。熊繹便葬在彝山。彝山連綿橫亙在峽江出口與丹陽之間,先後埋葬了熊繹之後的十幾代“先王”。於是,“彝陵”便成了楚人婦孺皆知的名號。後來修建的峽江要塞便自然而然地叫做了彝陵。
魏冉廢了這麼大的勁,當然不是來遊玩觀光的,相反,他是來報仇。楚王害得他家破人亡,這口惡氣在他心裡面已經憋了二十多年了。現在楚王跑了,他是拿他沒轍,但楚國先王的陵寢跑不了啊。報復不了你楚王,那就拿你祖宗來出氣。
經過數千人用鐵錘、鍬耒的敲打,終於挖開了一個個楚王墓。
魏冉一聲令下,“舉火!”頓時號角齊鳴,各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