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衛武漢,中**隊以129個師組成左翼和右翼兩個兵團,分別擔負江北和江南的防禦;其作戰方針是:利用鄱陽湖、大別山地障及長江兩岸的丘陵、湖沼,實施戰略相持,爭取作戰4~6個月,予敵以最大消耗。
日軍的連番大動作讓蔣介石心驚不已,根據情報部門得來的訊息得知日軍的這次軍事行動規模之大、出動兵力之多是抗戰以來空前的。蔣介石急忙調集第第9戰區的部隊做好防禦準備,大批的武器彈藥下發到了各部隊,蔣介石這是要拼命了。
早在武漢會戰的準備階段,蔣介石就知道想要保衛武漢很難,武漢市是一個水陸交通發達的城市,日軍的裝甲部隊和艦艇部隊都能參加對武漢的作戰,國民政府佈置在武漢地區的武裝力量雖然多,但是這些武裝力量的戰鬥力卻不怎樣,尤其是那些從徐州撤到武漢的第五戰區的部隊。由於蔣介石政府一向的習慣,地方部隊打光了就吞併,所以好多部隊在徐州會戰結束近四個多月了依然還沒有得到有效的補充。所以現在第五戰區撤下來的部隊士氣低落,人心渙散,部隊的戰鬥力很弱。
況且,國民政府現在因為察哈爾的事情正和**鬧彆扭,雙方在延安吵得不可開交,說實話蔣介石對武漢會戰的前景很不樂觀。但是日軍的刺刀已經頂到他蔣某人的心臟上了,不管他願不願意都得戰。
不過早在月29日,蔣介石召集所有的國民黨高階軍政官員在武昌珞珈山麓的國立武漢大學宋卿體育館內召開中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這是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召開的最重要的一次會議。這次為期4天的會議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透過了《抗戰建國綱領》,提出了國民黨政府抗戰時期的內外政策,這份《抗戰建國綱領》就是後來被**批評為國民黨“片面抗戰路線”的著名綱領,雖然表現出單純的政府和軍隊抗戰的傾向,缺乏真正動員全國各界各階層人民,實現全民族團結抗戰的勇氣,但畢竟也表示了國民黨政府堅決抗戰,並在一定程度上開放民主的決心,在當時對於鼓舞士氣,振奮民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尤其在抗日戰爭進入到以保衛大武漢為中心的武漢抗戰時期時,這份綱領對保衛大武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對於國民黨政府此次對保衛武漢的積極行動,各界人士紛紛表示支援並且加以讚揚,當時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代表周恩來在親自為《新華日報》撰寫的社論中指出:“武漢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是大**北伐時代的最高峰,現在又是全中華民族抗戰的中心。”“全中華民族之愛國各抗日黨派,應該宣誓:使中國不再鬧分裂,使統一戰線永遠的鞏固和發展下去,使大中華民族永遠地團結起來,一直達到抗戰勝利,建國成功”“辛亥、北伐、抗戰,這三個歷史時期,將造成中華民族復興的大業。”時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3廳廳長的郭沫若在他的名著《洪波曲》中如此寫道:“武漢三鎮,自北伐以來,在刀光劍影下已經窒息了整整十年”,“沉睡了十年的武漢,彷彿在逐漸地恢復到它在北伐時代的氣息了”,“武漢三鎮的確是復活了”
隨後,中國**機關報《新華日報》以醒目標題發表題為《保衛大武漢》的社論,號召武漢人民,積極地組織起來,武裝起來為著保衛大武漢而參加前線作戰。所有願意參加敵人後方活動的青年戰士迅速組織起來,英勇地到敵人後方去工作。
接著,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發表《抗戰一週年紀念宣傳大綱》,正式提出了“保衛大武漢”的口號。9月中旬,***等七名**參政員在《我們對於國民參政會的意見》中提出,要“動員軍力人力財力物力來保衛我們軍事政治經濟交通中。第9戰區司令長官、武漢衛戍總司令陳誠在《以全力保衛大武漢》一文中指出:“保衛大武漢,為當前最迫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