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
諸位大臣認為此法可以一試。
這個人選,沒?有比曾經修西北各部史,去年獻安西北策的翰林院修撰俞慎言更合適。
皇帝自然也第一個想到了俞慎言,還是詢問朝臣可有合適的人舉薦。
第一個開口?的是吏部尚書蔡騰,他是俞慎言鄉試座師。去年俞慎言獻策后皇帝要給?他安排個位置,是他和夏閣老建議暫時安排到翰林院為修撰,熟悉政事,以後尋到合適的位置再調任。
前往西北最合適。
皇帝不置可否,沒?有開口?。
俞慎言無疑是最合適的,這有什麼好猶豫的?
朝臣們對皇帝未明的態度有些捉摸不透。
是不捨得?
不可能。
皇帝對這位年輕臣子的確偏寵一些,還不至於捨不得將人外放。陛下這麼多年寵信的臣子亦有之,沒?見一個不捨得,甚至故意?外放出?去歷練。
朝臣們對於蔡騰的推薦的人都沒有什麼異議時,高?明進出列。
他神色緊張地?回稟道:“啟稟陛下,俞修撰的確是合適人選。但其上有病父需侍奉,下有身懷六甲妻子要照料。孝義皆不能顧全,後顧之?憂重重,臣認為非最佳之?選。”
皇帝眉頭蹙了下。
大盛以孝治國,如此情況,高?明進又出口維護,原本有想法的朝臣,暫時保持沉默。
陳御史卻對這套說辭不贊同。他與高?明進積怨日久,也知曉高?俞兩家關係,高?明進越是維護,他越不讓其如意。
他義正辭嚴地?駁道:“身為臣子自當國事為重,豈能因?私事誤國事,本末倒置。”
高?明進亦有理有據地?辯道:“為子者孝,為臣者忠。子不在側難盡孝,臣不遠任亦可盡忠。俞修撰入京數載,勤懇公務,獻策安邦,不是盡忠?
俞修撰素來溫厚仁孝,為官多年未能於雙親膝下盡孝,已是憾事。如今俞家父母入京不過一載,俞父常年有恙,陳御史是欲奪為子者盡孝之?義?
讓俞修撰丟下病父和孕妻遠赴西北,其豈能全拋一片心於公?我大盛人才濟濟,又豈是非俞修撰一人不可?”
這話已經是明晃晃地?維護。
原本對高?明進和內侄關係存疑之?人,此時自我懷疑了。
皇帝也打?量起高?明進。
陳御史一時間?想不出更?站得住腳的話反駁,質問:“高?侍郎是有什麼更?好的人舉薦?”
高?明進頓住,更?好的人,朝野他是找不出來了。
那孩子自小聰慧,六年苦心,豈是旁人隨意能取代。
皇帝心中也在掂量此事。
旁邊的白堯,朝御座之?上瞄了一眼,又看向高?明進,手指下意識地?輕輕點了幾下朝笏,此時出列回道:“啟稟陛下,臣倒是有一個合適之?人舉薦。”
皇帝素來愛才惜才,聞言眉頭微展,“何人?”
“翰林院編修程宣。”白堯稟道,“程編修隨俞修撰學?習瞭解西北諸事數年,對西北各部史亦有一定研究,臣數次聽聞二?人探討西北事,頗有見解。程編修文武兼備,臣以為可為上選。”
程宣此人的身份,朝臣們大多知曉。兩河總督程遠岱長子,去年殿試二?甲第一。程編修入翰林院後,便在白堯的手底下學?習庶務。
兵部侍郎楊鋒此時附和,他是去歲會試主考官,對程宣在會試和殿試中關於兵事和西北之?策的文章尤為欣賞。
皇帝也記得程宣去年殿試的考卷,關於西北之?策一篇,與狀元文章並肩,甚至某一兩處見解還略深廣。
這二?人殿試文章原來都是受俞慎言影響。
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