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的箭頭扔到涼水中淬火,再將尖端打磨鋒利,套到箭桿之上,用豬膠粘接。
套好箭頭後,在箭頭下方一寸這一段的箭桿上,還要再纏上細繩,並塗上豬膠加固,因為在使用時這一段最容易開裂。
最後一步是製作箭羽和箭尾,根據《天工開物》記載,古代箭羽最好的材料是雕毛,但是雕已經是保護動物,所以現代一般用火雞、鵝等大型禽類的羽毛來代替。
他們這個島上根本沒有雕,而大型禽類……自然就是大冤種渡渡鳥了!
所以他們養殖的那幾只渡渡鳥,不僅要為他們提供鳥肉、鳥蛋,還要提供鳥毛,可謂責任重大、倒黴催的。
羽毛從渡渡鳥身上取下之後,要先用錘子順著羽毛中間的羽杆敲打一下,然後用刀子將羽杆劃開,用燒紅的鐵板烙一下切開的羽杆,形成一個平面,便於粘接。
羽的毛也要修剪一下,保留合適的長度和形狀,並注意前後都要留一段羽杆,便於安裝時用細線纏繞固定。
箭羽的形狀也有講究,常見的有柳葉形、水滴形、刀形等等,其中前窄後寬的水滴形最為穩定,適合新手掌握,他們就採用這種形狀。為了製作方便,他們特意用薄鐵片剪了幾個水滴羽的形狀,每次剪羽時用來作為模具。
將修剪好的三片羽毛以120度間隔粘在箭桿上,用細線捆好,再塗以豬膠晾乾。
至於箭尾,其實就是在箭桿的尾部開一個槽,開弓搭箭時,用來卡住弓弦。開槽的寬窄有講究,要求能將箭吊在弓弦之上,用手輕拍弓弦又能落下。
弓弦上搭箭的地方叫做搭箭點。搭箭點的確定方法,就是持弓搭箭之後,在箭桿垂直於弓弦處往上1厘米。之所以往上1厘米,是為了防止出箭時箭羽劃傷持弓手。搭箭點位置確定之後,要用細繩在這裡纏繞弓弦,以保護弓弦不受磨損。
上面這些工藝,六人摸索著全部完成,距離他們抓獲渡渡鳥,又過去了十多天。
這期間,他們還製作了各種護具、箭壺。弓箭在使用時,弓弦很容易擦傷身體,所以弓箭手必須佩戴護具,主要包括護臂和護胸。沈曼如是左手持弓、右手開弓,所以左前臂要戴護臂,左胸要穿護胸。
最後,六人圍坐在樹下,摩挲把玩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地上放著弓箭、護具、箭矢等等。他們共製作了幾十支拼竹箭,夠用好一陣子了。
繼秀蘭的星雲鎖鏈之後,這是他們六人打造的又一件大殺器。其工藝複雜程度,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工期也是原來預計的好幾倍。
畢竟這不是一般的玩具弓箭或樣子貨,他們是完全按照古代兵器的工藝標準制作而成的。完成這一把弓,六人都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時間。
沈曼如拿上所有裝備,鑽到屋裡穿戴好,站在了五人面前,她的新造型令人眼前一亮,王胖子更是直接流出了哈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