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索前行的行者,不斷總結經驗。
他們在投彈裝置上安裝了一個簡易的瞄準系統,這個瞄準系統是由一些廢舊的光學鏡片和自制的角度調整機構組成的。
那些廢舊的光學鏡片是從戰場上回收的損壞望遠鏡和其他光學裝置中挑選出來的,經過仔細擦拭和校準,它們又重新煥發出了光彩。
自制的角度調整機構則是利用一些廢舊的金屬桿和齒輪,透過巧妙的設計實現角度的微調。
這個瞄準系統雖然簡陋,但在米勒和他的團隊眼中,它是保證投彈準確性的關鍵。
每一次試驗投彈,他們都全神貫注地觀察炸彈的落點,根據結果對瞄準系統進行調整,就像調整一件精密儀器一樣,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投彈精度的因素。
飛行控制系統是飛艇飛行的關鍵所在,它就像飛艇的靈魂,掌控著飛艇在天空中的一舉一動。
飛行控制系統工程師彼得?羅賓遜在艱苦的條件下挑起了設計和整合整個系統的重擔。
駕駛員透過操縱桿、踏板和儀表盤來控制飛艇的升降、轉向和速度,而這些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後,是彼得及其團隊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出。
在飛行控制系統中,陀螺儀是核心的姿態感知元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陀螺儀工程師大衛?泰勒在一個簡陋得如同原始工坊的實驗室裡精心調校每一個陀螺儀。
實驗室裡沒有先進的校準裝置,只有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簡單的測量儀器。
他們只能用最原始的手工方法對材料進行加工,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極高的技巧和耐心。
他們在倉庫裡搭建了一個簡易的鐵匠爐,這個鐵匠爐是用廢舊的磚塊和金屬板拼湊而成的。
每當需要鍛造金屬時,他們就用風箱鼓風來提高溫度。風箱“呼呼”地響著,像是在為這場與困難的戰鬥助威。
火花在鐵匠爐中四濺,高溫烤得他們大汗淋漓,汗水滴在熾熱的金屬上,瞬間化作一縷青煙。
但他們依然緊咬牙關,堅持著將一塊塊粗糙的金屬材料加工成符合要求的零件。
每一次鍛造都是一次挑戰,他們需要精確地控制溫度和力度,確保零件的精度和質量。
彼得在塗抹氣密材料時,也遇到了不少令人頭疼的問題。
由於沒有合適的溶劑和稀釋劑,氣密材料的粘稠度就像一個難以馴服的野獸,很難控制。有時候,材料太稠,就像一團頑固的泥巴,無法均勻地塗抹在氣囊表面,導致氣囊表面出現凹凸不平的情況;
有時候,材料太稀,又會像水一樣流淌和滴落,根本無法附著在氣囊上。
彼得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方法,他逐漸發現,透過改變塗抹的速度和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材料的厚度和均勻度。
同時,他還需要小心翼翼地注意環境溫度和溼度對材料乾燥速度的影響。
在倉庫裡,材料乾燥得很慢,這就需要他更加耐心地等待,確保每一層材料都完全乾燥後再塗抹下一層。
這個過程非常耗時,但彼得深知,這是保證氣囊質量的關鍵環節,關係到飛艇在高空中的安全,所以他不能有絲毫的馬虎,每一個塗抹的動作都充滿了專注和謹慎。
大衛指揮的氣囊製作過程同樣充滿了艱辛。除了裁剪和縫合材料,他們還需要對氣囊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
由於沒有專業的檢測裝置,他們只能透過一些土辦法。他們會將氣囊充滿空氣,然後用手仔細地觸控氣囊表面,感受是否有薄弱的地方。
同時,他們還會用耳朵貼近氣囊表面,仔細聆聽是否有漏氣的細微聲音。
這個過程需要極度的專注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