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頁)

時令變化,都蘊涵著歲月的陰陽消長及其對生物節律的影響,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三月三,蛇出山,九月九,蛇入土(冬眠)”,甚至古代民間一些節令習俗,都能透射這種陰陽消長的訊息。冬至是古代一個很重要的節氣,這一天白晝最短,為至陰。從冬至的第二天開始,進入“數九寒冬”,同時因為陰達到極值而開始轉向陽的萌生。流傳在黃河中下游的數九民謠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河開,*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歌謠中一九二九天氣冷得手不願意拿出來了,三九四九河道結冰可以走人,五九六九春回柳綠,七九河水解凍,*去南方過冬的大雁回來了,第九個九,就開始忙春耕了。

進入數九天,古代文人有各種詩文雅趣來消寒,但一般是男士所為。不過女士也不甘寂寞,創造了有特色的消寒方式。明代就流傳過一種女性專用的“曉妝染梅”消寒方法,具體做法是:“冬至後,貼梅花一枝於窗間,佳人曉妝,以胭脂日圖一圈,八十一圈既足,變作杏花,即暖回矣。”明代有文人專門寫詩描述這種雅趣:“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初回。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進入數九天以後,用女性的胭脂每天塗抹一瓣寒梅,使得難耐的寒意變成了富有憧憬的詩意,九九過後就是滿目鮮豔的春花了,在這樣一種意境中,女性的春妝也一定更加俏麗,讓人不得不感嘆,古人對日月流逝中生態過程的體味別緻與匠心,對生態哲理的把握本真而貼切。

在生活經驗積累中,人們總結出在農曆的一些特殊日子有利於生活保健的習俗,如農曆三月三,南方時興吃薺菜煮雞蛋。薺菜又名護生草,藥用價值很高,農曆三月初為最佳採收期。農曆五月五,南方進入暖溼氣候,各種害蟲開始活躍繁殖,民間有炮製雄黃酒驅蟲辟邪的習俗。由此可見,農曆作為一種計時方法,由於蘊涵了陰陽消長的生物節律,同時還具有很實用的生活指導意義。

法於陰陽——天人合一的養生思想

說了這麼多關於陰陽學說的話題,想必您已經明瞭陰陽學說不是虛幻玄秘,而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認識。人類依賴於客觀環境而生存,並不斷髮現和總結適應客觀環境達到自利的方法。古代先賢為我們總結出的經驗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提出這個法則的是古代傳說中黃帝的太醫岐伯。中醫學的開山之作《黃帝內經》就是以岐伯與黃帝對話方式寫成的。黃帝向岐伯詢問:“我聽說上古的人,壽命都能過100歲,還行動不遲緩。現在的人,只有人家百歲年齡的一半,行動和勞作能力就都衰退了。這是世道不同了,還是人在退化呢?”(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這段話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從統計資料趨勢分析,人類的平均壽命是在延長的,從1949年到現在,社會平均壽命幾乎翻番。為什麼古代會相反?也許這段話為了強調養生的重要性,不排除應用誇張手法。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上古時代醫療水平非常有限,生活條件也比較艱苦,只有強健者能獲得較高的壽命,其他相對體弱的遭受自然淘汰了。於是後人能看到的前輩,都是高壽體健之人。不論前提屬於什麼情況,黃帝的本意是傳播後面要說的養生之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這裡的“知道者”,是那些知曉道理法則的人。“法於陰陽”指效法陰陽之道。從外部環境來說,要遵循陰陽交替的自然規律,順時而為,順勢而為。比方說,過於熬夜的人,顛倒陰陽,

最新小說: 原神:在提瓦特養老加入了聊天群 HP時間的饋贈 HP:詹姆的妹妹斯內普的娃 無限流的末日 火影:我在忍界開宗立派 想做的從來就不是朋友 全民領主:變身成為亡靈女王 絕區零:我是個很普通的人 我是無限次元世界的最後修仙者 海島求生:生死競技場 這位Enigma,請帶好娃 星辰征途:探索地外生命體 霍格沃茲:叫我黑魔王,伏地魔跪 戎馬關山 紅樓夢解析錄 綜漫:從魔男之旅開始的救贖之路 小道士闖瑪法 御姐穿書:鬥智鬥勇虐愛渣男 蓮花樓之我帶花花去修仙 重生後,我把胖橘寵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