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搖動、目暗耳聾,屬下實上虛,病變在足少陽和足厥陰經,病重的可內傳於肝;腹滿瞋脹、支撐胸膈脅肋、下部逆氣上犯,病變在足太陰和足陽明經;咳嗽氣喘、氣機逆亂於胸中,病變在手陽明和手太陰經;心煩頭痛、胸膈不適,病變在手太陽和手少陰經。
(六) 脈象與病症的關係:
不同脈象的病症表現:外現赤色,脈來急疾而堅實的,為邪氣積聚於中脘,常妨害飲食,病名心痺,得之外邪侵襲、思慮過度致心氣虛弱,邪氣隨之而入;外現白色,脈來急疾而浮,是上虛下實,常出現驚駭,病邪積聚於胸中,迫肺作喘,肺氣虛弱,病名肺痺,常因醉後行房誘發;青色外現,脈來長而左右搏擊手指,是病邪積聚於心下,支撐脅肋,病名肝痺,因寒溼所得,與疝的病理相同,有腰痛、足冷、頭痛等症狀;外現黃色,脈來虛大,是病邪積聚在腹中,有逆氣產生,病名厥疝,女子也有此情況,多由四肢劇烈活動、汗出當風誘發;外現黑色,脈象尺上堅實而大,是病邪積聚在小腹與前陰,病名腎痺,因冷水沐浴後睡臥受涼引起。
(七)五色脈象的生死判斷: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為不死,因面帶黃色,尚有土氣;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者,皆為死亡之徵象,因面無黃色,土氣已敗。
三、用哲學思維的幾個方面加標題來深度解析《五藏生成篇第十:內在與外在的關聯解析》:
(一)本體論視角:五藏的本質與存在
從本體論視角深度解析五臟的本質與存在:
在人類對生命奧秘的探索中,五臟一直是備受關注的核心領域。從本體論的視角出發,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五臟的本質與存在,揭示它們在人體中的獨特意義和價值。
五臟,即心、肺、肝、脾、腎,它們不僅僅是身體的器官,更是生命活動的關鍵支撐。從本質上來看,五臟是生命能量的匯聚之處,是人體內在秩序的維護者。心,被視為生命的主宰,它不僅主導著血液迴圈,還與情感和精神狀態緊密相連。肺則是呼吸的中樞,負責攝取外界的清氣,與生命的氣息息息相關。肝,如同人體的化工廠,參與著各種物質的代謝和轉化。脾,主運化,維持著身體的營養吸收和能量分配。腎,關乎著生命的根本,對生殖、生長和發育起著重要作用。
這種本質的體現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五臟之間形成了一個複雜而精妙的網路,它們彼此依存、相互協調,共同維持著人體的整體平衡與穩定。心與肺相互配合,共同推動氣血的執行;肝與脾相互關聯,共同調節身體的功能;腎則與其他四髒相互作用,影響著整個生命系統的執行。這種相互關係體現了宇宙萬物普遍聯絡的法則,也展現了人體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的奇妙之處。
從存在的角度來看,五臟在人體中具有獨特的位置和形態。它們在身體內部佔據著特定的空間,以其獨特的結構和功能展現著生命的奇蹟。心的跳動、肺的呼吸、肝的代謝、脾的運化、腎的調節,每一個過程都是生命的律動,每一個瞬間都在詮釋著存在的意義。這些存在並非靜止不變的,而是處於不斷的變化和動態之中。它們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適應著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展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和生命力。
在本體論的探究中,我們還需要深入思考五臟與宇宙萬物的聯絡。人體是宇宙的一部分,五臟作為人體的核心組成部分,也與宇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它們與自然界的五行元素相互對應,心對應火、肺對應金、肝對應木、脾對應土、腎對應水。這種對應關係不僅體現了宇宙的統一性,也反映了人體與自然相互交融的深刻內涵。同時,五臟的功能也與天地的執行規律相契合,它們遵循著宇宙的節律,與時間和空間共同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