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歡聲笑語不斷。祁同偉看著這一幕,心中感慨萬千:曾經,這個村子貧困落後,村民們為了一點蠅頭小利爭得面紅耳赤;如今,在共同的目標下,大家齊心協力,不僅口袋鼓了,心也更齊了。
然而,挑戰並未就此結束。隨著農產品銷量的增加,供應鏈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有一次,因為連續的暴雨天氣,道路泥濘不堪,運輸車輛無法及時進村,導致一大批訂單延誤。顧客紛紛投訴,電商平臺也對村子發出了警告。
一時間,村子裡瀰漫著焦慮的氣氛。但祁同偉沒有慌亂,他迅速召集村民召開緊急會議:“大夥別灰心,這是老天爺給咱們出的一道坎,咱們得一起跨過去。咱們先組織人手搶修道路,確保車輛通行;再跟顧客挨個解釋,給他們一些補償,爭取諒解。”
村民們紛紛響應,第二天一大早,男女老少齊上陣,扛著鐵鍬、鋤頭,奔赴泥濘路段。大家喊著號子,一鍬一鍬地剷除淤泥,汗水溼透了衣衫,卻沒有一個人喊累。
經過幾天的奮戰,道路終於暢通無阻。村民們在波折中愈發堅韌,大家深刻認識到,每一次困境都是成長的機遇,只要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此後,祁同偉帶領村民進一步最佳化供應鏈管理,建立了應急儲備倉庫,與多家物流公司建立長期合作,確保農產品無論遇到何種天氣都能按時送達。同時,村子還成立了農產品質量監管小組,從播種、施肥到採摘、包裝,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確保品質始終如一。
歲月流轉,村子在祁同偉和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破舊的房屋變成了白牆紅瓦的新農村民居,泥濘的小路修成了寬闊平坦的水泥路,村口還豎起了一塊醒目的牌子:“生態農業示範村”。
祁同偉站在村頭,望著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眼中淚光閃爍。他知道,這一路走來,有汗水、有淚水、有爭吵、有歡笑,但每一個瞬間都鑄就瞭如今的輝煌。
正當村子沉浸在發展的喜悅中時,新的挑戰卻悄然逼近。隨著“生態農業示範村”名號越來越響亮,周邊地區紛紛效仿,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原本暢銷的小麥產品,銷量增速開始放緩,利潤空間也被不斷壓縮。
村裡的種植大戶李伯憂心忡忡地找到祁同偉:“同偉啊,你看這形勢,咱不能坐以待斃。我聽說現在城裡流行全麥食品,什麼全麥麵包、全麥麵條,價格賣得可高了,要不咱也試試?”祁同偉緊鎖眉頭,思索片刻後說道:“李伯,您這想法有門道,不過轉型可不容易,咱得先調研清楚。”
於是,祁同偉組織了一批有幹勁的村民,成立調研小組,奔赴各大城市。他們穿梭在繁華都市的大街小巷,走進超市、烘焙坊、餐廳,仔細觀察、詢問關於全麥產品的市場需求、價格走勢以及消費者偏好。一週後,調研小組帶回了厚厚的資料,眾人圍坐在一起,徹夜商討轉型策略。
根據調研結果,村子決定引進新型小麥品種,專門用於全麥食品加工。然而,新種子剛種下不久,就遭遇了病蟲害侵襲。嫩綠的麥苗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斑點,眼看就要毀於一旦。村民們心急如焚,有人開始抱怨,指責是引進新種子惹的禍。
祁同偉深知此刻必須穩住軍心,他第一時間聯絡了農業專家。專家火速趕來,經過仔細檢查,給出了專業的防治方案。祁同偉帶領村民們日夜奮戰在田間地頭,揹著沉重的噴霧器,為麥苗噴灑藥劑。汗水溼透了他們的衣衫,藥水刺鼻的味道燻得人睜不開眼,但沒有人退縮。
歷經波折,麥苗終於恢復了生機。等到收穫季節,飽滿的麥粒預示著豐收的喜悅。村裡新建的麵粉加工廠也馬不停蹄地開工,將優質小麥加工成全麥麵粉,推向市場。為了開啟銷路,祁同偉親自帶著樣品,跑遍周邊城市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