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差距,二十四架黑鷹一個月就能完成一年的運輸量。
但聽李參謀說起這青藏公路才知道原因:這條公路全長將近兩千公里,要翻越九座大雪山,跨越一百多條河流,途經五百多公里的地震活動區、雷暴區和千年“永凍層”,再加上氣壓及氧氣濃度的問題,汽車載重大幅減少,而汽車在途中本身又需要耗油,所以來回跑一趟實際能運輸的補給是少之又少。在運輸途中還會出現不少危險,半個世紀以來已有780多名官兵的生命永遠留在了這片凍土之中。
直升機在這方面的問題就少得多了,這兩千多公里的路程對直升機來說大多就是一個爬升高度的問題,運輸時間短且載重量也大,於是一個月就能完成以往一年的運輸任務。(未完待續)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對峙(五)
這就使得我們合成營的直升機部隊成為這青藏高原上最受歡迎的人,甚至高原部隊還親切的將這些黑鷹直升機親切的稱為“雪域神鷹”。
話說這都讓我們合成營的其它人有些吃醋了……要知道咱們前線除了面對那些無恥的印度軍人之外就是構築工事,做的事單調而又無趣,而原本配合我們作戰的直升機部隊現在卻似乎成了主角。
甚至還有些戰士問我:“營長,這次任務完了後,咱能不能轉為飛行員?!”。問得讓我有點哭笑不得。
這現像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這後勤補給問題對青藏高原的重要性。
當然,在我們積極構築工事的時候,印度鬼子也沒閒著,他們也在用米26不斷的將彈藥和建材運上哨所進行加強。
然而雙方對哨所的構築可以說是一目瞭然的兩種風格。
我們構築的哨所吧,所有的一切都是按軍事用途出發都有其軍事意義的……這是前線嘛,不用軍事用途還能做什麼?!所以制高點、戰壕、交通壕等一應俱全。
而印度的哨所卻並非如此,他們的房舍是建在風雪少的位置而並非軍事要地,這一點倒是可以理解,為了舒適嘛……讓人想不通的是,他們竟然還有時間和興趣為屋簷雕上印度特有的花紋併為其塗上顏色。
見此我和教導員不由啼笑皆非,這可是戰場,那些花紋和鮮豔的顏色除了能更方便我們識別目標之外還能有什麼作用呢?!印度人樂觀的性格由此也可見一斑。
不過說實話,在這一點上我們還真不能批評這些印度人什麼,畢竟現在雙方都不敢開第一槍,所以我們現在就算佔了軍事要地又能怎麼樣呢?不能打仗的軍事要地有就跟沒有一樣。而在這種無聊的對峙中,印度兵還可以載歌載舞的,另一邊還可以在哨所上雕花紋打花時間。把哨所整得花裡花哨的就跟居民區似的。
從這一點來說,印度兵似乎又佔了上風。
在來到這裡時。我想過各種情況,甚至都考慮過印度兵有可能會在軍事素質上與我們一較高下,但從來就沒想過會這樣輸給了印度兵。
我所不知道的是,其實印度兵也過得不輕鬆,因為他們很明顯的感受到來自我方的一股殺氣……按印度兵的話說,就是感覺時刻都生活在中**人的槍口之下,雖然他們自己也有槍也有炮,但不知為什麼他們都覺得只要一打起仗來。結束戰鬥只是幾分鐘的事。
生活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就算印度兵天性樂觀也有些受不了。
不過說印度兵天性樂觀其實也不準確,確切的說這應該跟印度的種姓制度有關係……印度的種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