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越軍只能從兩個方向也就是公路和左翼高地這兩個方向朝我們發起進攻!
很顯然的是……越軍在正面公路上的只是牽制性進攻,在這裡他們只佈置了兩門迫擊炮、一挺機槍和大約兩個班的步兵,而剩下的大多數人都放在了左翼。
這種安排當然是對的,因為我軍有裝甲車守著公路……而且裝甲車還依託著高地可進可退,進一步就冒出炮塔去打一陣機槍,退一步就縮排高地裡誰也打不著……所以越軍要想從公路這一段開闊地進攻不會有任何希望,他們只能將重點放在左翼的高地,這同時也符合越軍擅長打叢林戰的特點。
再說了,越軍主力放在左翼也是一種揚長避短,左翼是裝甲車火力夠不到的地方,裝甲車想要用火力壓制左翼,就必須開出高地探出大半個車體……於是就會成為越軍迫擊炮的目標。
這也是越軍將迫擊炮佈置在正面的原因……在那裡他們一方面可以壓制著裝甲車,另一方面又可以為左翼的越軍提供火力掩護。
而且越軍特工的進攻就是跟普通部隊有些不一樣……越軍普通部隊的進攻吧,總是會在一通炮火之後再高呼一聲往前衝,而且衝鋒還是較為密集的衝鋒。越軍特工卻非如此,他們的進攻與其說是進攻還不如說是滲透、潛行或是逼近……
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形容才好,總之越軍特工的進攻乍看之下就像是一個個毫無聯絡的兵依靠地形和掩體各自朝我們陣地前進,而且很分散鋪開的面很廣,整個左翼的高地到處都是越軍特工身影。細看之下又發現他們是有聯絡的,互相之間彼此支援彼此掩護。
在進攻隊形這方面……如果過於分散的話就意味著單位面積的火力不足而且兵與兵之間不便於聯絡和配合,過於集中就意味著很容易被敵人的火力殺傷。
所以,我想越軍特工敢把隊形分得這麼開肯定就是有他們的原因的……這個原因不用多想,就是他們對自己的單兵戰鬥力有信心,對自己的配合也有信心,於是才敢在這黑夜裡也敢這麼分散的朝我軍防線發起衝擊。
從這一點來說,我還是相當佩服越軍的素質的,原因是我知道越軍沒有微型步話機,即使是越軍特工也沒有……那麼在沒有微型步話機進行聯絡而又敢這麼分散……那要是普通部隊的話,只怕早就各自為戰了……互相之間很難聯絡嘛,那打幾槍或是被炮彈一炸就亂了,都不知道自己旁邊的友軍跑到哪裡或是要幹什麼了。
但越軍特工就敢這麼做……我想,他們憑藉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戰鬥中培養成的默契。(未完待續。。)
正文 第 428 章 後著
“開火!”隨著我一聲令下,戰士們就打響了手中的各式武器。
我得承認,越軍的這種進攻方式讓我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因為他們是這裡一個那裡一個……這樣分散的隊形使我們的機槍和衝鋒槍都有一種難以下手的感覺。再加上越軍特工的單兵素質又相當不錯,時而冒出頭來打上幾槍,時而又躲進掩身處,然後猛地又竄了出來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時候前進了幾步躍進到另一個掩體……
再加上越軍特工的兵力又是我軍的兩倍,於是這時我很快就感覺到了壓力……照越軍特工這樣的打法,他們的確是有可能在我軍援軍趕來前突破我軍的防線並將那幾名蘇聯俘虜打死。
但好在越軍素質好我手下的兵素質也不差……這可以從戰士們打出的基本上是點射可以看得出來……這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