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般手捋捋鬍子,卻覺自己太年輕了,年輕到毛也未能長出,自嘲笑笑,鍾老頭正在身側,催道:“你小子走不走?咱倆湊過這番熱鬧,算是有些收穫,找個地方坐坐,改天老頭帶你進去逛逛。”
“這五福寺規模不大,好像也沒什麼好玩的吧?”雲帆隨口問道。
“呵呵,怎麼說老頭也算是認識老和尚,進去混混齋飯什麼的總應該不成問題的。”
“吃出家人的恐怕不大好,不過嘛,也行。”雲帆眼前一亮,想到老和尚的高人之態,答應下來。擔得起大師這個稱呼,相對應的,有過人之處大概不假。江湖上有句話叫和尚道士尼姑難纏,雖是文人的一種附會或臆測,是小說家之言,但小說也要源於生活,活在此鮮活的古代社會,鍾老頭已說過的,自家遇到過的,已能說明,郭解之流的真實存在,要直面之,就從小和尚開始罷。人有憧憬,便有衝勁,一念及此,他意氣急聚,起了詩人豪情,此刻很想吟出青蓮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卻硬生生地忍住了,不讓自己的猖狂之態流出來,結果憋成了一句“嘻嘻”。
第六章 不事生產
() 鍾老頭邁步往東,雲帆喘口氣,也跟了上去。寧城不大,好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酒樓茶館有之,米鋪當鋪鐵匠鋪亦存,近南門縣衙附近較為熱鬧,人氣不差。返回早晨的駐地時鐘老頭帶路繞行了東城,讓雲帆見見這裡熟悉的風景,熟悉卻是於小李而言,在雲帆則需要重新入腦。東城低矮平房連片,甚而有蓋上禾稈之類的木棚,勉強可以擋雨遮陽,就是一些人的蝸居。十室不空,因為有人,物質卻是簡陋,是貧乏的。路上所見,貧苦人家的營生,與故國裡的窮人們沒多大不同,當然,而今看到的只是一鱗半爪,他腦子裡不多的關於歷史裡普通人家生存狀態的認知,很自然地蓋過來,形成對號入座的自以為是,開口感嘆一句時,鍾老頭亦跟著嘆口氣,道:“天下太平時還好些,人只要不懶,吃些苦總能解決肚子問題,而有過得更好些的盼頭,若是亂世,人命不值錢,生存大不易,唯活著緊要啊。”
雲帆小時候家裡不大富裕,卻算不上窮困,因此記憶裡沒有捱餓經歷,最多就是上學時差不多放學了肚子有些餓,回到家就能吃上熱飯。來到這裡,轉變了身份,在一個小小乞丐身上,捱餓這一門功課似乎要補上來,他聽到鍾老頭的亂世人命不值錢,出於想象,以為大概是這個樣子,亦點點頭。
捧著白粥繞走了半個寧城,回到起點,雲帆的幾個同行早已歸來,熱鬧過後人如鳥散是極自然之事,他們也從地動的驚恐中醒過來,有了力氣。為嚼穀而努力,是任何時候都擺在前頭,不敢放鬆的。看看時辰,鍾老頭言大概要到午飯時間,進高樓午食的人冒了出來,經過兩人身邊時少有停頓的,熟面孔過了保鮮期,就難以僅憑路人的一點同情心獲得銅板,鍾老頭也清楚知道,所以呆坐待兔,時常需要忍著飄出來的飯菜香之誘惑和自家肚皮的抗議,運用大毅力和耐心堅守。主動出擊譬如早上幾個年輕的傢伙,圍觀加纏繞和運氣,慣作之,亦庶幾能被孔方兄砸中。
“所以說,混吃這一行,捱餓是長期的,溫飽就是最大的目標。好吃懶做也好,無力生產也罷,我們就是一群不事生產的人,但是比不了抓筆寫文章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