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操作了一次。隨著飛梭的每一次穿越經緯,那織機就就隨著李植的操作回線一次,織布的速度十分可觀。李植操作了一個小時,織出了兩尺的寬布,效率足足是明代織機的兩倍。加上這織機的寬度本來就是明代織機的兩倍,織出來的布都是兩倍寬,最後的整體效率是明代織機的四倍。
鄭氏站在一邊,看到李植織布的速度,一臉的不相信。織了三十年布,鄭氏自認為是一個織布的老手了,也驕傲於自己能比一般人織得快一些。她卻從來沒想過,不靠經驗而靠機器的力量,織布可以這麼快,還能織出這麼寬的棉布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鄭氏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世界上還有這麼奇妙的機器。
鄭氏看著李植的織布機,嘆了口氣。在這種新織機面前,自己這三十年的勞碌豈不都變成笨功夫了?要是李植早拿出這種織布機,自己織布的產量豈不是要多出幾倍?
先是肥皂,然後又有這種織機,李植再不是那個傻傻的呆兒子,而是一個渾身充滿神奇的兒子了。也不知道李植說的那個道士為什麼對李植那麼好,教會李植這麼多奇妙東西。
鄭氏的驚訝,李植並沒有放在心上。任何人對自己這些遠超於時代的發明,都會吃上一驚的。
做出了飛梭織機,李植心情大好。製造這種織機需要鐵匠和木匠,成本大概是三兩銀子一臺,做上幾百臺李植也做得起。李植準備建設一個成規模的織布工廠,一次性添置四百臺織機僱傭四百名織工。
這就需要一個空間很大的廠房。
城內是找不到這樣大的廠房了。明代的宅子都是庭院結構,房間很小庭院很大,土地使用率很低。一間房子擺放五臺織機的話,就需要八十間房子。這年頭有八十間屋子的宅院都是裝飾華麗的豪宅!李植傾盡全部身家未必買得起。
李植準備把廠房設在地皮便宜的城外,找一塊空地修一座大廠房。
一臺織機佔地三個平方米的話,李植需要建設一個一千二百平方米的廠房。這也不是很大的工程,找幾十個木匠泥瓦匠很快就做起來了。
第三十章 家丁
李植當然知道:明末的京畿是一個危險的地方,每隔幾年後金就要破關而入在京畿掠奪一次。天津地處京師附近,過幾年肯定逃不過女真人的攻擊。
但是,女真人歷次都是從西邊的長城峰口破關,殺到天津需要一定的時間。一旦有警,李植有充分的時間把織機撤進城內。
至於廠房,也不值錢,到時候讓韃子燒掉也罷。韃子走了,李植可以重建。比起購買城內的豪宅,這樣的成本還是低多了。
主意打定,李植就找到房牙劉士貴,經他中介買了二十畝便宜的黃泥地。那黃泥地地處城東,長四十五丈寬二十七丈,離李植家只有半個小時的腳程,李植管理起來倒也方便。
土地買好拿到地契,李植又去營房街找了十五個木匠十個泥瓦匠,讓他們購買木材石灰,在城外那片黃泥地上開始營建廠房。李植自己規劃了房子的朝向和大小,計劃是一百二十平方米一間的大屋子建十間,外面圍一圈兩米高的圍牆。
工匠的頭目告訴李植一個月就能把廠房建好。算上材料費人工費,大概要花費一百兩出頭的銀子。
一百兩銀子對現在的李植來說不是什麼大數目。李植預付了三十兩,又給了那些工匠每人一錢的賞銀,把那些工匠們喜得眉開眼笑,幹活起來十分用心。
匠人們在黃泥地上選好房址,夯實土地,然後把柏木安放在夯實的地基土裡,作為樁基。在這些樁基的基礎上,木匠們搭建樑架,泥瓦匠就可以鋪設地面、建設房屋的牆壁、鋪設瓦頂了。
木材和磚瓦一批一批運來,在黃泥地上堆得和小山似的。
忙完了蓋廠房的佈置,李植又聯絡上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