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黃權和張任也愣住了,怎麼這麼快上庸、房陵兩城就打下來了?怎麼什麼事兒到劉備這裡一切就都這麼好使?
之前在筑陽、酇縣、武當的時候也是如此,一聽到是劉皇叔的部隊,黎庶瞬間安定了下來。
願意投軍,願意隨大軍遷徙到荊州的不計其數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天命所歸,可得民心?
張任和黃權深深地相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裡看出了深深的忌憚之色。
如果劉備真的這麼厲害,那劉璋和劉備合作將無異於與虎謀皮,別說漢中之地了,就連西川都別想守得住。
可是他們兩人哪裡知道,劉備在襄陽一帶名頭好使主要是因為人家之前就是在這一帶混的。
而上庸和房陵的守將申耽和申儀又是兩個牆頭草,歷史上先投靠張魯,又歸順曹操,等到劉備戰敗曹操,奪下漢中的時候。
兩人復歸劉備,等劉封和孟達鬧翻的時候,兩人又勸孟達歸魏,而後受封為侯,這是他投靠誰都得不到的待遇。
於是就一直跟著曹操混了,甚至在孟達打算反叛的時候也果斷地站在了曹魏這一邊,助力司馬懿攻破上庸擊殺孟達。
也剛好趕巧了,商署在劉備的大力支援下,糜竺也是非常有能力,當年在徐州一地就能將生意做到全國去。
現在在劉備的扶持下,那就更不是問題,現在的生意已經開始逐漸向曹操統治的地方進發。
而漢中的地界正是劉備和諸葛亮制定的下一個計劃,所以漢中郡不知道暗中有多少個名為商署的商賈,實為劉備間諜的人。
這都是趕巧了。
不說黃權和張任如何想,卻說甘寧當日進入到漢中之地的時候,便被漢中的守軍發現。
到達鍚縣的時候,鍚縣的守軍已經火速將訊息加急傳到了漢中張魯,張魯急忙召一眾文武商議。
卻說張魯雖然沒有什麼才學,但架不住他爺爺張道陵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繼承了老子的學說,並與其子張衡一起將道教發揚光大。
他們這一支教派和張角的太平教不同,被稱為天師道,又因為你入教者需要交五斗米,又被其他人稱之為“五斗米教”。
前文已經介紹,張魯雖然能力不行,但佔據漢中這一塊風水寶地,對待黎庶又非常不錯,所以漢中的經濟非常發達。
要不然也養不活這麼多人不是!
張魯麾下的文臣武將有楊松、楊柏、楊任、楊昂等人,更有兄弟張衛為臂膀,謀臣閻圃為羽翼,其中閻圃可稱之為大才。
楊昂和兄弟張衛的武力也很不錯,只是有勇無謀罷了。
但是楊松卻是張魯最信任的屬下,沒有之一,無他,說話好聽而已。
張魯和劉璋有世仇,因為其母的關係,張魯得到劉焉的支援,劉焉派遣張魯襲殺漢中太守蘇固、別部司馬張修。
而後割據漢中,並在此傳播五斗米道,並自稱“師君”。
劉焉死後,當時張魯驕縱於漢中,沒有尊奉順從劉璋,巴夷杜濩、樸胡、袁約皆依附張魯。
劉璋憤怒,以張魯不順從他的調遣為由,盡殺張魯母親及家室;張魯也煽動杜濩等人,張魯、劉璋於是成為仇敵。
劉璋遣和德中郎將龐羲與李思等人攻打張魯,多次為張魯所破,而後時常侵擾劉璋,讓劉璋煩不勝煩。
想打吧,人家見勢不妙就退了,想追吧,路太難走,恐有埋伏,如果不追吧,人家又來了。
畢竟漢中是益州的咽喉,想要進軍益州那可是太容易了,但益州想攻下漢中,卻是非常難。
而張魯也有足夠的錢財去養兵,據史料記載:張魯的兵力主要分佈在漢中和陽平關。
其中張衛、楊昂、楊任帶領數萬兵馬據守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