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沈石的目光根本沒有看它們一眼,他的目光不時看向山巔的寺廟,如果順利斬龍,這裡的一切隨便採摘。沈石既然知道了這裡,肯定不會放過。
但是如果不能成功斬龍,那麼一切也就不用說了。
說真的,沈石真心希望一切順利。
刷拉……
幾根荒草被踩倒,是真正的龍血草,染龍血而生的草。沈石衝出荒草內,直奔山頂而去。
一條直通山頂的山梯出現,這應該是人力挖出來的,看上去沒有任何的問題,可在如今,沈石絕不會從這條山梯上山。
就在沈石準備繞開這條山梯,從側面利用樹木的掩護上山時,一名身穿灰色布衣的年輕和尚從山梯上走下。
這名年輕和尚身穿的灰色布衣有些破爛,膝蓋位置磨損的最為嚴重,上面還能看到由泥土沾上去的草屑。
這兒竟然還有人?但……是人嗎?
不管是與不是,沈石並沒有與他們打交道的想法。然而沈石剛想閃身躲入荒草內,那名年輕和尚突然側頭看向沈石。
他竟然直接就發現了沈石,哪怕沈石已經很小心的躲了。
四目相對,那年輕和尚明顯一愣,眼中寒光乍現,但片刻後那寒光就消失後,年輕和尚似乎有些疑惑,是那種沒想到會有陌生人出現的疑惑。漸漸的,和尚的表情變的和善起來。
第367章 怨僧
“施主,已經這個時辰,在荒野外很危險,這山上有不少猛獸,白天不會出現,但晚上經常出來覓食。”
真心是不想什麼,越是會發生什麼。越不想遇到人,越是會遇到人。
年輕和尚的語氣溫和,但讓沈石疑惑的是,對方頭上的戒疤實在太多。
沈石對佛門的戒疤不算了解,但是這個時代還沒有燒戒疤的習俗吧。反正沈石見過的和尚全是光腦袋,基本無疤。
燒戒疤的習俗,據說起源於元代,當時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傳戒時,規定受戒者每人燃香於頭項,受沙彌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為終身之誓。這樣一個小小的發明,後來居然悄悄地流傳開來,並且世代傳襲下來。這當然是一種殘害身體的陋習,是漢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產。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漢地佛教文化圈的一點特色,簡單地說,就是佛教發展到後期,“大眾信仰”比極少數思想家(佛學家)所構成的“精英文化”擁有強大得多的能量。發明燒香疤(俗稱“燙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個佛學家,但他的這個小發明,流傳之廣和深遠卻是惠能以後任何著名高僧的學說所不能比擬的。
當然,也不能說這個時代便沒有燒疤的和尚。比如南朝梁代的梁武帝,梁武帝是個狂熱的佛教徒,他曾三次捨身佛寺當和尚,又三次被大臣用重金向寺廟贖回。當時,他大赦天下死囚,令其信佛當和尚。但又怕他們逃出寺院,重新犯罪,就以黥刑(在臉面刺字的一種刑法)為範本,在頭上燒上戒疤以便隨時識別,加以捕獲,此即中國佛教徒燒戒的開始。
這個和尚頭上的戒疤就是這麼來的,只不過沈石不是什麼歷史學家。並不明白這和尚頭上的疤示意著什麼。
而且這些戒疤成紅色,就好像是剛剛燒出的新肉,在夜色中隱隱放光,所以雖然這“和尚”在溫和的笑,但沈石感覺這種笑容只用詭異來形容。
“施主?施主?”
年輕和尚現沈石沒說話,就從山梯上緩步走下,走下那條山梯。
“施主是迷路了吧,現在蘭若寺不對外開放,正進行內部儀式,施主還是請回吧,過些時日這裡才對外開放。”
又是“蘭若寺”,沈石的心一沉。蘭若寺到底代表了什麼,又是一個什麼樣的道。
說話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