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局長,你們曰本也是詩歌大國,想必看得懂下面的表演吧~~”
下面華夏的演員扮演的古代詩人,出現在畫卷中,喇叭裡傳來詩歌聲的同時,燈光組成的畫卷上,不斷出現一段段詩句和詩人的名字。
那些詩歌非常陌生,詩人的名字也遠不如蘇聖人那麼如雷貫耳。
但是聽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悠然詩句,觀眾席的孩子們,雖然不懂得什麼叫思鄉,但眼睛卻像是月光一樣清清亮亮,若有所思。
那些座位上少男少女們,則聽著“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腦中也不由浮現出,一如初春的紛紛啼鳥。
肩扛著家庭事業的中年人們,聞得李商隱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不由暗自感懷。
而當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句子出現,又把退休老人們閒事的生活,勾勒的風雅生動。
而對於,那些痛苦,而絕望的人們,來說畫卷最後浮現的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又好像在告訴他們。
與他們一己之悲比起,那浩蕩的悲傷,深韻的哀痛,是否會使他們的心稍稍放下一點,使每個人的心胸稍稍開闊一些呢~?
全場的觀眾,此刻都注意到那個巨大畫具上如仙靈一般的童子,手中毛筆翻飛舞動揮灑出不同的詩句。
現在這一刻小雨朦朧的幻境中,完全是他那筆中“天街小雨潤雨酥,草色要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詩句的再現,眼前的朦朧細雨中,身著華麗唐裝數擺明演員出場,沿著畫卷兩側莊重地緩緩行走,而空中的景色也夢迴到了,千年前大唐長繁華似錦盛世之景。
觀眾跟著光影畫卷中的影像像是穿梭在當年長安的溼漉漉青石路上,抬頭望去卻是唐宮的輝煌盛景,讓人心潮澎湃。
僅僅是一瞬間之間,所有的人們彷彿回到了唐時華夏,最為開放豪邁的時代之景。
可很多人卻又感到,那早春之景,幾近透明的綠,是淺淺,淡淡,朦朦朧朧,這一點嬌嫩撩人初初萌動的純色,竟勝過了皇城天威的浩蕩之美……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唐宋之風
而正當觀眾看著流連忘返之際,卻看那童子筆中變幻,墨水如靈龍一般遊動,空中畫卷上出現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觀眾驚歎連連中,空中的絢麗景色,忽然如煙塵般的變化,那碧綠煙波的西子湖畔,春風一縷一縷吹過,柳絲盪漾,恍然如煙,這春風如煙,讓人的心思如煙,世事變遷如煙,那嫋嫋湧蕩的那種氣息,是那般光影斑駁,打動著每個人的心,這才是春天真正的意義啊。
在這幅景色之下,全場9萬各自不同國籍,不同身份,各懷心思的人,卻都像是對著一盞春茶,在氤氳的香霧裡單單看見這幽禁雅緻的景象,心漸漸柔軟鬆弛,被春雨滋潤,被煙柳感動,那心底的最深處都輕盈起來。
如同被春風託舉,還可以閉上眼睛問問內心,在如今忙得分不出一年四季的生活中,我們錯過多麼這樣至美的春光去流連欣賞?
對於歐美的觀眾來說,無論是現場的還是電視機前,電腦螢幕前的,他們都不太懂得,那個仙氣靈動的童子毛筆中書寫文字傳達的所有含義。
但那古琴,雨聲,景色,所創造出來的那種超越文字的意,境卻是完全把他們的心緊緊的抓住了。
當童子筆中勾勒出“兩個黃鸝鳴垂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文字時,鳥巢中心的虛空中,黃鸝,垂柳,白鷺,青天……所有的顏色如水彩畫般暈染開來,清麗光潤,照亮每個人心底那抹靈識,這樣的詩,這樣的景,就是隨物賦予形,到處都是蓬勃,到處都是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