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資料。
雖然說,rcs的證據強度不如rct,但方雲也不是想發表什麼sci,水一篇cscd,也是夠用了的。
方雲做了個什麼了,其實就是個非常簡單的臨床試驗。
肩關節鏡術後,患者的疼痛明顯,一般指南建議予以得寶松(倍他米松)區域性注射鎮痛,但這個注射點啊,沒有進行特殊建議。
有的專家覺得,注射在關節腔內好,有的人說,注射在周圍肌肉內更佳,還有的人覺得一半一半,但沒有人比較系統地做過對比。
方雲啊,也是在看文獻的時候,發現這一個小小小小點的缺漏,因此就在前面幾個月的時候,透過醫學流行病學的思維,搞了一點小插曲。
科室裡的肩關節鏡手術患者不少,雖然最好的就是控制變數,比如都是肩袖縫合啊什麼的,但州人民醫院沒這個條件,材料有限,方雲就只能把這個所有的肩關節鏡手術的患者,全部納入進來,然後再最多進行一個亞組分析對比。
目前,方雲親自經手的病人,有六十三個肩關節鏡手術之多,差不多夠用。
而,這種比較小方向,臨床指南內的臨床研究,對患者的損傷是沒有的,因為如果有損傷,指南肯定不會這麼建議,所以就倒是不用進行倫理學會的審批。
,!
這般決定後,方閒還是決定,先慢慢打電話。
這樣的術後疼痛管理時間,方雲目前只收集了術後第一天到術後五天的資料,術後的一個月以及術後的三個月資料,現在還得慢慢打電話,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隨訪調研。
不過,根據方雲自己的預測,這兩種不同地點的得寶松注射,對遠端預後,沒什麼卵用,只是在術後幾天,特別是術後第一天到第三天,略有區別而已。
想到就做啊,現在的時間是二月十六號,可以調研的患者就是十二月十六號之前進行肩關節鏡手術的那一批患者,希望他們都配合吧。
方雲把excel表格一拉,上面記錄著患者和家屬的電話。
“喂,您好,是徐大軍的嗎?我是州人民醫院的方醫生呢……”
“奧奧,您是他女兒是吧?能方便問幾個問題嗎?就是啊,我們現在在做關節鏡手術術後三個月的隨訪,我就想問一下,現在徐大伯的肩關節處疼痛,還好吧?有沒有明顯的……”
“還行是吧?沒什麼疼痛感覺,沒有就好,誒誒誒,好,功能鍛鍊都很積極。”
“打太極拳沒問題呢,他就是做了一個肩關節清理,要多動。”
“嗯,好好好,行行行,定期複查。”
“那暫時就這樣啊,對,我們也要隨訪一下,瞭解一下情況,更加利於我們以後對即將手術患者的管理質量,謝謝您的配合和回應啊。”
……
:()我在醫院掛機升級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