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浪淘沙,很多做出來接觸貢獻,做到重大科研突破的人,也都是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基本上不會有人從無到頂。”
“但凡能夠一萬個人裡面,能出一個非常傑出的人才,也需要一種比較客觀的形式去把他淘沙一般的淘出來。”
“課題標書的書寫,就是第一步了。”
“嗯,那倒也是。”方雲點了點頭。
“現在的華國,很多外科的操作技術,因為病人量的原因,有可能熟練度是比國外更高的。但是國內的很多手術室裡的裝置裝備、人員配備、團隊,甚至是認知,都略有不如。”
“聽安教授說,國外的很多手術,都已經機器化、細緻化,很多單純的人力操作,其實是可以被器械取代的,而且還可以比大部分人工做得更好。”
“相當於是堆積高了治療效果的下限。”
“而這個下限,則是國內很多人都可能達不到的,只是模仿。”方雲也是來了鄂省人民醫院,與出國過的人聊天的時候,才有這樣的感慨。
就比如說創傷外科,國外的很多醫院,創傷外科科室裡,都有自己的專業康復師,而康復師,目前在國內,都是康復科的醫生兼任,而康復科要管的業務範圍,除了創傷外科之外,還有骨科、脊柱、神經外科等多個科室。
沒辦法到達非常細緻專業化的水平,這一點的差距,可能至少還有二十年才能追得上。
這就是在認知和團隊上的差距……
“反正不管怎麼說,咱們也只能是先隨著國內的大環境,先營造出一個越發接近於科研,科研與臨床一體化的環境出來,才能夠滋生出,與臨床更加貼近的一些課題,對臨床能夠直接有用的科研成果出來,難道不是麼?”
“就好比袁老爺爺,他的課題,大部分都在田裡面,如果不是如此,袁老可能也得不到這麼大的突破。而且如果袁老不是尊重科研的實質,遵循這樣的科研理念,他早就可以退居二線,不下水田了……”
“只可惜!”肖清岄說到這裡,神色暗淡下來。
方雲就說:“袁老也老了,神農歸位,勞累了一輩子,也該回去休息了。”
方雲對袁老的去世,是十分痛惜的。
骨折這個東西,說是小事是小事,但要往大了說,對於不同的人,它的兇險程度,還是不一樣的。
:()我在醫院掛機升級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