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見範友華這麼單純,也不要再多說什麼。
只是有些期待,若有一日把範友華這樣的正經青年也帶歪,那是怎麼樣的成就感。
……
縫合時,秦超文和龍泉都已經下了臺。
範友華一邊艱難地一針一針紮實而緩慢地做著縫合,一邊說:“雲哥,創傷外科的基本功,第一步是不是就是縫合啊?”
“這些口子,每一個口子的關閉,都需要這麼多針的縫合。”
“差不多。”
“你以前沒值過班,沒接診過急診麼?”方雲好奇問範友華。
“運動醫學沒有急診吧?”範友華給方雲來了一記絕殺。
的確,運動醫學沒有急診,如果是破了口子,那麼就是關節外科和創傷外科的內容,進到運動醫學裡面的,都是擇期病種。
這讓方雲頗為羨慕。
“那倒也是。”
“不過創傷外科是骨科的基本功,即便你要做運動醫學的手術,仍然逃不過要縫合這一步操作。”
“慢慢來吧。”方雲說。
方雲只需要縫合一次,拿到每日操作的百分之一經驗值即可,其他的操作,要自己操作也可以,留給別人操作練手,那也可以。
大家都需要進步。
縫合的好壞,不會特別影響到手術的術後康復質量,最多隻是區域性的肌肉不太靈泛。
但是,所有的醫生都需要慢慢成長,也不能保證每個病人,都得到最好的縫合,將就著過得去,不至於沒辦法看就行了。
以前的方雲,也經歷過這麼一個階段。
“那手法復位術呢?”範友華又問。
“我覺得手法復位,有些神奇。”
“其實哪裡有那麼神奇啊,不管是中醫也好,還是現代醫學,都有各自比較系統化的手法復位方法。”
“且手法復位只是入門的基本功,實在沒必要拿出來炫耀而已。”
“當然,手法復位雖然只是入門,但要做到真正的好,也很難。”方雲又這麼補充了一句。
隨著手法復位術的等級提升,方雲越發發現,這門技術的精妙以及可適用性其實很強,應該早就把它提升起來的。
不過現在也還來得及。
三十歲,在其他行業可能都已經退休了。但在真正的醫療行業,三十歲算老嗎?
不,這還是才開始入門的年紀啊,正直當年。
“雲哥,後天我們就要做一臺半月板切除術還有滑膜皺襞切除術了。”
“我們到時候一起學啊?”範友華眯著笑眼。
雖然說的是一起學,但他的意思,完全就是我教你啊這樣的意思。
彷彿這才是回到了他的主場一樣。
“好。”方雲表面上如此回,目光卻瞟著自己的技能面板,若有所思。
:()我在醫院掛機升級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