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到的位置,未必能夠清理得到,這是一種嘗試,畢竟這是工具,不是開放性的膝關節滑膜清除術,不是你想去哪裡就能去哪裡的。
“內側的絨毛結節非常豐富,可能半月板也有損傷,有和患者談過半月板縫合的可能性麼?”方雲沒有用探鉤對半月板的穩定性進行探查,畢竟還沒有開操作孔。
而且,這個患者的清理操作孔,一個未必夠,可能還要開一個膝關節上方或者後方的操作孔來輔助操作,才能夠完成手術全程。
申濤則說:“方醫生,如果術中有需要的話,我們馬上去談,主要是術前沒有看到半月板的破裂跡象。”
方雲點了點頭:“但其實運動醫學的大部分疾病,診斷的金標準都是關節鏡探查所見。”
說話間,方雲已經來到了外側間隙,與其他地方相比,外側只有偶發的“坨坨”就顯得清爽很多。
看完了一圈,方雲的心神也略不安靜,這樣一臺手術,時間必然不會短,要徹底清理掉,估計得要一兩個小時時間,這還是保守估計。
畢竟,方雲以前也沒有操作過這樣的病種,只是在網路上看影片學習的時候,知道有這麼回事。
“滑膜炎容易復發,而且這樣的絨毛結節清理後,屬於是組織損傷,術後幾天的疼痛反應也比較重。清理過程中,出血也會比較多。”
“尖刀!”方雲開始做第二個傳統的操作孔。
器械護士馬上把尖刀遞過來,而且把鈍性穿戳器也遞來。
方雲用尖刀破開了內側膝眼位置更下緣作為操作入路,方便到時候清理內側間隙的后角處滑膜,畢竟如果更加靠上,與股骨內側髁的擠壓就會更大。
不利於操作野與視野。
操作孔做完之後,方雲就再次先回到了髕股關節內,從這裡,開始一點一點的打磨絨毛滑膜,刨削器、等離子電刀、電灼、電凝,各種器械一一更換,力求把這些絨毛性的滑膜,盡皆清除到關節之外。
說起來,這臺手術的難度,就是滑膜清理術,但是清理的滑膜數量、厚度、廣度,要比普通的滑膜清除術,至少要多上數十倍甚至百倍不止。
“咔咔,咔咔!”刨削器的轉動聲,伴隨著時間的跳動,一秒一秒行進。
:()我在醫院掛機升級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