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是徐太傅的學生,徐幼煙是寧王看著長大的,算是她的叔叔輩兒。徐家落難,徐太傅將唯一的,也是最疼愛小孫女徐幼煙託付給了寧王。徐家的那場大火,就是為了掩蓋徐幼煙的蹤跡放的。
寧王將徐幼煙安置在別院,對她仍如從前那般。據照顧徐幼煙的婢女說,寧王曾為徐幼煙做了一個假身份,且為她擇選了一門很好的親事,讓她以寧王表妹的身份出嫁。徐幼煙不願意,執意留在寧王身邊。
二十二歲那年,徐幼煙成了寧王的外室,且為他生下一個孩子。
寧王很愛徐幼煙,對他們的孩子更是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寧王捨不得讓徐幼煙做側妃。這側妃雖然帶了一個妃字,實則是王府裡的小妾,處處受王妃管轄。為讓徐幼煙順利進入王府,成為王府的主事人,寧王在寧王妃的湯飲裡做了手腳。
寧王妃,大家閨秀,父親亦是個多情的,單是府裡的姨娘就有七八個。她母親是嫡母,她自小跟在母親身邊,得母親言傳身教,對於後宅裡的那些腌臢手段瞭然於心。沒有防備,是因為她錯信寧王,以為他和那些男人不一樣。
待她察覺不對時,毒已深入骨髓,回天乏術。寧王妃沒有像尋常女子那樣心有不甘去找寧王質問,而是抽絲剝繭,查出寧王暗害她的原因。
她查到了徐幼煙,查到了那個孩子,買通別院裡的嬤嬤將孩子偷出來送給人牙子。她讓嬤嬤給了人牙子一筆錢,將他們把這孩子帶得越遠越好。
人牙子拿了錢卻沒依照規矩辦事,他們把孩子養在京城的窩點裡。
孩子沒了,寧王府裡查,城外找,沒想到是燈下黑。
為使寧王死心,寧王妃讓人找了具與其差不多的因病夭折的孩子的屍體,聯絡府衙,在讓府衙告知寧王。寧王沒有核實,只看了眼衣裳就確認了孩子死亡。
徐幼煙經不住打擊一病不起,不到三月,鬱鬱而終。
眼見著徐幼煙走了,寧王妃才放下心來安排自己的後事。她跟寧王有三個孩子,長女出嫁,次子外放,幼子還在唸書。她死後,寧王肯定會續絃,與其續別人,不如續自己家的。
孃家勢頭正盛,是寧王不可或缺的助力。
以病重思念家人為由人讓母親將姨娘生的,還未出閣的幾房妹妹帶來,從那些妹妹裡選了一個與徐幼煙最像的。這個像,指的不是外貌而是性子。
讓母親將這個庶妹過繼到母親名下,讓她以族中嫡女的身份嫁給寧王做續絃。寧王這邊,她絕口不提自己中毒的事情,也未提及徐幼煙與那個孩子,她就像什麼事情都不知道似的一如既往的對待寧王。不管病得多重,不管寧王如何冷待她,她都一如既往的,事無鉅細的關心他,照顧他,在他表露出虧欠之意時安排她的那個庶妹進府。
寧王妃眼光毒辣,選的這個庶妹也是個妙人。長得與年輕時的寧王妃有七分相似,卻不似她的五官那般精明銳利。性子與徐幼煙十分相似,且與徐幼煙一樣喜愛吟詩,喜愛侍弄花草,喜愛用花草做吃食。
帶著對寧王妃的那份愧疚,以及對徐幼煙的戀戀不捨,寧王很快就接受了這個庶妹,在寧王妃故去後,將她的庶妹迎進王府,做了繼王妃。
“這位繼王妃確實是個妙人。”太子道:“母后與我提及過她。她對嫡姐的兒女很好,不僅為嫡姐的長女撐腰,還為長子精挑細選了一門婚事。於皇家而言,那門婚事不算什麼。於寧王長子而言,卻讓他躲過了與寧王府有關的一切,即便後來寧王失勢,也未累及到他。她把嫡姐的幼子撫養長大,而後與寧王提出和離。寧王不允,她便做了一些荒唐事自請下堂。據聞,她在南方開了家膳食鋪。鋪子不大,生意卻很紅火。”
太子遠眺,看向南方。
“她與阿鳶一樣,對於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