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戰鬥也給了裝甲一師的部隊,上了生動的一課。讓他們也清楚的認識到了自己,距離一支完全合格的鋼鐵雄獅,最終還有那些不足。
其實這已經不是抗聯的裝甲部隊,第一次表現出射擊精度不如日軍了。在林西戰場上的那場坦克戰,抗聯坦克炮在遠距離的射擊精度就明顯不如日軍。只不過經過改裝後的抗聯坦克,防護力上佔了絕對的優勢。蘇制四十五毫米坦克炮的威力也超過日軍,才出現一邊倒的戰局。
如果是大家在裝備效能相等,火炮威力大致相同的情況之下,那場坦克戰恐怕就不是當時的結果了。中間蘇制坦克的觀瞄系統落後,坦克的減震功能差影響到了射擊精度,缺乏專用裝填手也影響了射速,這是一定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抗聯的坦克兵在訓練水平上,和日軍有著一定,甚至是不小的差距。無論是在林西戰場還是在這一戰之中,日軍炮兵的反應速度與射擊精度,普遍都要超過抗聯的裝甲兵。尤其是五百米之外的遠**度,更是超過了絕大部分的抗聯裝甲兵。
這場區域性戰鬥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因為真實的顯示出抗聯裝甲兵與日軍訓練水平的差距,戰後被陳翰章親自列為抗聯裝甲兵訓練的必修教材。戰後陳翰章親自將參與此戰的坦克連長找來,總結此戰的經驗。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列裝甲列車並未能成為井上貞衛中將期待的穩定戰局的法寶。但分兵之後的東線叢集,坦克的數量畢竟只有三個連的兵力。雖說在戰役的突然性達成了相當完美的程度,給日軍六十九師團主力帶來了不小的傷亡。
在集寧戰場上,六十九師團的四個步兵大隊之中,有兩個在這場遭遇戰之中,被打成了殘廢。甚至易良品打過來的時候,正在集寧車站下車的第六十旅團司令部,以及獨立步兵一一八大隊,被易良品的裝甲叢集直接堵在了車廂裡面。
一頓炮彈下去,這個第六十旅團司令部當場就被打成了殘廢。六十旅團長太田藤太郎少將雖說躲過一劫,但是其尾部加掛的客車車廂,因為與其他的悶罐車相比目標太過於明顯,被三發四十五毫米炮彈同時命中身負重傷。
而與他的旅團司令部通行的一一八步兵大隊,兩個步兵中隊被堵在車廂裡面,連車都沒有來得及下便被打垮。車廂裡面到處都是殘肢斷臂,與日軍的屍體。只是儘管突襲取得了不小的戰果,但畢竟在面對一個師團日軍的時候,數量上還是很不足。
實際上易良品在查明當面日軍實際情況之後,也沒有打算一鼓作氣將這個六十九師團直接打垮。他的兵力不足,是一個最大的弱點。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這場遭遇戰,將日軍這個六十九師團分割開來,並儘可能多的殺傷當面的日軍。為主力最後圍殲這個六十九師團,創造一個最佳的戰機。
經過半天的混戰下來,靠兩個坦克連掩護下的裝甲一師機械化步兵團和五師十四團的衝擊,易良品還算是達成了自己的最初目的,將六十九師團主力以及集寧的獨立第三混成旅團四個步兵中隊,分割成三岔口、集寧城區、紅沙嘴三塊互不相連的三塊。
但兵力上的不足,卻讓易良品只能完成對集寧縣城的合圍,便已經喪失了持續的進攻能力。面對著眼下的戰局,易良品立即給頂頭上司陳翰章發出電報,將自己目前所處的真實境地上報,並催促帶著一個騎兵旅的陳翰章加快行軍速度。
而日軍也在慌亂之中,逐漸的穩定了下來。一方面利用尚未被切斷的電話線,以及時斷時續的無線電,向華北方面軍司令部、商都的蒙疆駐屯軍司令部彙報戰況,並要求增援。一方面就地拼命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