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強大,才能讓震懾宵小,增強凝聚力,讓內外俯首!
此外,入主江東以來,多謀臣名將相隨,戰事多顯順利,帳下將領們,也大如董襲一樣,顯得自信輕敵。
包括原身孫策,正是自認勇武過人,過於自大,山中狩獵棄扈從,一代英雄,才為小人所害!
秦松所言,仿若當頭一棒,讓帳內很多將領,也都清醒過來。
而孫策面上沒有絲毫不喜。
相反,從案几處起身,來到秦松面前,他攙扶著這位年過四旬的徐州名士落座,道:“先生所言,讓策明白不足,更得靜心應敵。自先生為策謀劃以來,每言發人深省。先生乃我之銅鏡,可正衣冠,可明得失!得有公佐,乃策之幸也!”
孫策一言既出,帳舍之內,人莫不肅然起敬。
不僅是因為秦松忠於直言,更感嘆吳候的這一句話。
一些初入營帳的將領,有不少第一次見到孫策,過去于軍中,只聽吳候英勇大名,多少有些虛幻,可在今日,眼觀吳候為人處事,終於明白,為何軍民歸心吳候了!
一句“先生乃我之銅鏡”,讓秦松不覺老淚縱橫,他活了四十載,為吳候謀事五年,但吳候事必躬親,敬重有加。
反觀自我,從有了家眷之後,顯得束手束腳,常生私慾,這令他很是慚愧。
秦鬆緩緩放下憂慮,道:“君候不離不棄,松當竭力為君候謀之!君候可於明日,先遣大軍,得廣陵故城,大軍壓境,以此給予陳元龍內部壓力,在下即可往匡琦……”
孫策搖了搖頭,眯眼道:“先生性命於策看去,重於太山,那陳元龍早有怨恨於我,若往之,生死難測,不可如此冒險。想要讓陳元龍內部生隙,還需憑勢力,拿下匡琦、高郵,再往之!”
孫策回往案几,轉頭看向魯肅,道:“子敬可有建言?”
之前營外,孫策面對魯肅,大為看重親近,時下又點名問詢,讓很多人,都下意識看了過來。
魯肅自入江東以來,一直籍籍無名,無大功業。
此時吳候之詢,如此提攜,魯肅心裡清楚,這一戰,是他展露頭角,將來能於江東眾人中,立足的重要機會。
他起身,向上一禮道:“敢告知君候,肅正有一策,可助君候得匡琦,開啟徐州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