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要行險策而救漢天子,攜這天下大義之名,還是為將來謀,只有兩條路可行。
一是眼下拿下廣陵,掌控此間徐青門戶。
二是得到淮南,成為進取中原之基石。
淮南於江東的重要性,就猶如漢中於蜀漢之重要。
三國史上,孫吳為了得到淮南,進而逐鹿天下,不知死傷多少江東男兒!
吳大帝孫權,還因此得了“孫十萬”之外號,甚至衍生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合肥十萬送人頭”之調侃。
當是時,孫權為何不繼續透過廣陵北上呢?
因為早於建安年,孫策初定江東,孫權奉命進攻陳登時,就不斷地將廣陵百姓,遷居到江畔之南,如吳郡等地。而在孫策遇刺身亡後,曹操要安心處理北方事,同樣將廣陵人口遷移,以將同江東相對的廣陵大部,作為戰略緩衝,水道堵塞,陸路不便,又有大軍駐守徐州下,絲毫不給東吳由此北上之機會。
東吳只能透過淮南,得取合肥,作為突破口!
而於去歲,袁術之死,是江東得取淮南的最佳機會!
可惜,當時孫策正在迎戰廬江太守劉勳和荊州牧劉表部將黃祖,無暇抽身,進而未能得逞!
早於丹徒醒來之時,藉助對三國的瞭解,特別是東吳波折之命運,孫策就有思慮——
時下曹袁兩虎相鬥,劉馥受曹操所命,掌合肥時短,淮南大地,過去數年,連年征戰,只是正是百廢待興之際,一旦曹操官渡之戰得勝,劉馥牢牢掌握了淮南,恢復實力,那將再度痛失良機!
錯過了這一次,江東將來想要重獲淮南,難度將上升數倍。
難道江東幕僚名將,如周瑜,程普,張昭等人,不知道這個道理?
知道。
明知可為,而不為之,是因為江東從現實利益考量。
處在漢末亂世,人口才是地方諸侯得勝的基本盤。
揚州作為孫氏霸業之基,地廣人稀,故而發展受限。
江東內部所議,決心拿得廣陵,甚至藉機得取徐州,正是為了將徐州百姓,遷入大江之南,充實戶籍!
除此之外,壽春、汝陰之駐軍,隨時可以支援合肥,亦讓江東忌憚。
而他于丹徒甦醒時,又有大軍兵臨廣陵前線,若是一戰未打,慌忙轉向,於士氣也會有影響。
但這些日子,孫策于軍中,卻一直沒有忘記淮南。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同理,戰略佈局上,更應該從多方向出發。而做最壞的打算,將未來戰事線拉長,淮南必然是江東需得之地!
直到今日,但觀江東內部凝聚力,他心中思道:為何不能在進取廣陵,借他孫伯符親至,吸引曹營全部注意力之際,而曹操無暇顧忌淮南之時,遣一路人馬,暗渡偷襲合肥?
此番冒險,若成功,則一石二鳥,得控淮南大地!
若順利再得廣陵,雙管齊下,曹操將再也不能阻擋他攻略中原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