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部五六日,這也多虧了淮陰城內,陳登早先儲備的數萬石糧食,外有廣陵大族所“借”。
隨著戰線拉長,廣闊的淮水,其上糧草之部,毫無意外,會成為曹軍偷襲的重點。
在這方面,曹營不可謂不擅長!
官渡戰事到最後,袁紹可不就是因為曹營燒了糧草,十幾萬人馬,不戰而敗。
《孫子》作戰篇有云: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葸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鍾乃計量單位,十釜為一鍾。
其中意思是,消耗敵人一鍾軍糧,相當於己方運來二十鍾。消耗敵人一石草料,相當於己方運來二十石。這是因為,從後方運糧,不僅耗費精力,更容易被敵人偷襲,且大部都是為數倍兵士的民夫所食。
吸取其中經驗教訓,故自破廣陵以來,像江東兵的糧草,主要補給,正在於繳獲陳登之儲備,外有廣陵大族所供。
且正如《孫子》又所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為韓當憂患所言下,孫策起身,復踱步到營帳內,為木板立起來的地圖前,看向淮南方向,食指劃過一條路線,道:“義公也不必過憂,只待子義人馬,拿取合肥,掌控巢湖一帶水域,吾江東大軍之補給,足可從淮南水道而上,略過我等東路。遂,明日同曹營大將首戰異常重要,義公,我打算以汝親領人馬破敵!”
言及此,孫策一嘆,淮南已經兩天沒有準確軍情送來,也不知太史慈等人,偷襲合肥是否得逞,而今兵進何處了?
這就是古代交通不便,訊息傳播緩慢的重要弊端,時常導致軍情落後幾日才能送到,一來一回,戰況可能又發生變化了。
跟著孫策所指水路,韓當面顯訝然之態,他順著地圖看去,忙起身抱拳道:“原來君候取淮南,還有此用意,吾軍後方糧草,即可從蕪湖一帶,將來直抵壽春,是末將未曾想到。且請君候放心,明日一戰,無論敵將如何,當必誓死拿下敵塞!”
“善!”
……
次日凌晨,天剛麻麻亮。
為韓當所率,千眾江東先鋒水師,乘艨艟,樓船,到達作戰水域。
孫策、呂布、張飛等人,於後壓陣隨行,張紘等人則留守營地。
而同時刻,兩封從淮南送來的捷報,過淮陰,徑直向孫策營中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