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醫療費等。
567年共主動移民235萬,另有3、4千自主移民。
這個是開拓海外的主要成本,但這是一次性的,是為海外侯國安置基礎封戶的成本,應當視為軍費的一種延後支付。
以上,567年共支糧物折錢363億,財政盈餘131億,府庫存物折錢367億。
可以看出作者的策略推演不是胡來的,是基於財政資料的推演而進行的。
陳國為什麼能有這樣的財政盈餘?
主要取決於。
一、宗室不多,開支較低。
二、沒有複雜徵稅,官吏規模不大。戶調、戶租使用類似包稅的徵收方法,鹽稅則抓大放小,只需要很少的稅吏就能實現對大鹽商的監督課稅。
三、軍隊大量屯田,減少支出的同時,增加屯田收入。10萬屯田兵作為預備役,提供了150萬石的糧米歲入,去掉賞賜,他們提供近5億的財政盈餘。
明初也是靠屯田兵壓下了軍費,在江淮一線屯田,朝廷是大賺特賺的,到了邊地,產量下降,開墾難度提高之後,屯田兵就會需要財政支援了。
明初邊地人口稀少,對邊地的屯田大大消耗了國家的財政盈餘,是以沒有多餘的實力大規模對異域用兵。
,!
是以,本書567年這樣的財政狀況,註定是不會十分長久,隨著今後,陳國手中爛地的增多,財政盈餘佔財政收入的比重將會不斷降低。
而當財政盈餘降低到5以下之後,國家便不再具有擴張的能力和動力了。
現在的陳國,這一比例是26,而北周和北齊大概都只有5-10。
事實上,淮南丟失之後,北齊的財政盈餘反而提升了,這是為什麼高湛能夠用兵遼東的原因。
按照本書構建的經濟和人口系統。
567年,陳國的人均產值是5600文,即14石米,大約30-40的生存剩餘率,而朝廷稅賦率是136,百姓基本能喘息著生活。
北齊的人均產值是6900文,即17石米,大約50的生存剩餘率,而朝廷稅賦率是17,當年北齊人口2052萬,歲入約折錢240億,財政盈餘大概19億,8。
北周的人均產值是6200文,即15石米,40-50的剩餘率,16的稅賦率,當年人口720萬,歲入71億,財政盈餘大概7億,10。
陳國現在手裡的爛地多,且淮南沒有徵戶調、戶租,故而人均產值較低,且稅賦率較低。
另外,歷史上北周能夠滅齊,主要還是得靠周武帝宇文邕滅佛刮來的巨量財政收入。
北周和北齊每年要向突厥交不少保護費,財政狀況其實不是很好。
歷史上北齊被北周迅速消滅,也有財政上的原因,高緯上位之後,北齊內政混亂,私稅和開支暴增,稅賦率飆升,而後和陳國在淮北對峙,又大耗軍費,是以575年,高緯開始對山川湖澤等自然資源徵稅。
而這幾年北齊的財賦重地河北又連遭大水,導致北齊收入驟減。
我估計北齊這時候軍中計程車卒已經欠賞很久了,是以後來晉陽軍敗,北齊內部的防禦便直接雪崩了。
實際上,十萬人的軍隊動員起來,要打上一年,沒有五十億錢在手裡攥著,是不可能的事情。
封建國家的對壘,畢竟還是財政盈餘的對壘。
兩宋為什麼積弱?南宋最高的財政收入是開禧北伐(1206年)時的8000萬貫(800億錢),但是那時候一個戰五渣的宋兵,一年卻要花掉200貫(20萬錢)的軍費。
舉國之力只能供養四十萬這樣的“精銳”。
這波啊,沒法打了。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