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好的武德,才能成就好的武者。孟氏族訓中,武德乃學武之本,武學乃立族之本。三百年前,正值漢朝末年,天下混亂的時候。藩王各部開始罔顧國體,征戰城池。由此而引來的是國破家亡、流民失所。
孟氏族長因為不忍天下眾民遭受如此國難,因而帶領孟氏一族武道強者,走出江湖行俠仗義。然而這一舉卻給孟氏帶來了以後的災難。
當時天下動亂,江湖豪雄四起,同時各處邪魔外道同樣肆虐於世。這其中,便有一位雖然並不聞名於世,但卻足可以傲視整個天下的大魔頭。當時的孟氏族長為了解救沂州城內的所有居民,與那魔頭簽下契約,背水一戰。然而最終卻敗給了那個魔頭。
那個魔頭最後並沒有血屠沂州城。因為孟氏族長答應,以孟氏山莊之名讓孟氏一族出世江湖,五十年內任他所趨。於是,這五十年中,孟氏山莊橫掃江湖,無論江湖邪派還是世家名門,或殘殺、或威懾皆都屈服於孟氏山莊短短十年內締造的恐怖之下。
由此,天下的紛爭也受到了一定影響,藩王各處漸漸鞏固了自身勢力。雖然天下依舊四分五裂,動盪不平。但卻都只是小打小鬧,不再有大的城池征戰發生。
然而十年過後,孟氏山莊卻一改之前的兇狠凌厲,開始漸漸轉變了作風。幾代之後,江湖人自然就忘記了孟氏山莊曾經制造的血色恐怖。不過孟氏山莊威嚴已建,雖然沒有明確的被奉為江湖領頭人,但事實上卻已經帶領了江湖的整個走向。至於那個魔頭具體讓孟氏做了什麼事情,外人自然都無法知曉。
皇上之所以知道這些,是因為陳氏一族的以為遊歷江湖的少年,機緣巧合之下見證了當日之戰。後來少年做了陳氏族長,將此事連同陳氏口口相傳的某些機密一起,傳給了後世的族長。並要求陳氏族長一定要將這些秘聞每一代每一代的口口相傳下去。
原本,五十年後,孟氏山莊應該就已經完成了當初的約定。然而五十年後,孟氏並沒有由此開始收斂勢力,孟氏族人反而更快的繼續向整個天下擴充套件。不過由於孟氏並沒有問鼎天下的意思,因而不會威脅到當時的陳氏一族。
陳氏是當時的外姓王族,王者封號是殷王。陳氏一族同樣有著嚴謹的祖宗規矩,那就是為陳氏族長者,必須達到九品。適時,除了當時的宗族的殷王,沒有人當代竟然無一人達到九品,故而殷王不但是統領藩地的王者,更是統領一族的族長。
八十七年前,孟氏當時的族長突然找到了殷王,告訴他孟氏可以以全族之力幫助陳氏獲得整個天下。但是有一個條件,那邊是殷王要助他在一年後的決鬥中獲得勝利,讓孟氏脫離那個魔頭的掌控。
殷王答應了孟氏族長,果然在一年內對孟氏族長的修煉鼎力相助,另外並在最後的決戰中助他奪得了勝利。此時,殷王方知。孟氏一族,每五十年便要讓族中的武道傳人與那嗎,魔頭挑選的弟子決鬥。若勝利了,便可獲得五十年的自由,五十年後重新再比。若失敗了,則失去五十年的自由,任他所驅使。
當初,孟氏族長以為那人終究會死,對孟氏來講或許只是失去了百年的自由,但卻能救得當時沂州城內數萬民眾。卻不曾想,整整兩百年,那人依舊尚在人世!孟氏一族兩百年內依舊未能脫離他的掌控。
殷王助孟氏取得了決鬥的勝利,讓孟氏獲得了短暫的五十年自由。孟氏投桃報李,自此開始暗中相助殷王。三年後,殷王統一其他各藩王封地,推翻了腐朽敗落的漢王朝政權,奪得了整個江山。然而殷祖帝即位後,將這一段歷史傳給了下一代的族長。並立下族規,除非陳氏一族只有皇上一人突破九品,可兼任族長外,皇室族長不可插手朝政。
十五年後祖帝瞢,殷宗帝即位。殷宗帝在位四十八年,傳位給當今皇上殷惠帝時,惠帝已經四十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