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美國來說,這是最後的參戰機會了。
如果等到〖中〗國軍隊在遠東戰場上大獲全勝再參戰,就算美國拼盡全力,也不可能阻止紅俄迅速戰敗。
沒有紅俄,就沒有任何力窶可以對〖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構成直接威脅。
顯然,這是美國當局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
第一百二十八章 走向戰爭
〖中〗國對俄開展在即,美國也加快了參戰的步伐。
五月十七日,羅斯福在白宮與到訪的英國外交大臣簽署了一份極為重要的協議,即美國將出動戰艦,為跨大西洋航行的船隊提供前半段護航,即在到達北大西洋中線之後,再由英國皇家海軍的護航戰艦接替。
當時,就有人提到,這份協議將把美國拖入戰爭。
訊息公佈之後,部分美國國會議員提出質疑,認為在不經國會准許的情況下,總統無權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
隨後,美國國會就“護航協議”進行了長達四天的辯論。
五月二十二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就“護航協議”進行投票表決。在參議院,該協議獲得了六十七名議員支援。在眾議院,投票進行了兩輪,第一輪因為有四名議員沒有投票,協議被否決。在羅斯福駁回了眾議院的決議之後,進行了第二輪投票表決,最終僅以一票的微弱優勢獲得透過。
這一票,直接決定了美國的命運。
後來,很多人都認為,投下贊成票的眾議院議員必須為美國參戰負責。要知道,按照美國的法律,總統可以三次駁回國會的表決結果,要國會重新投票,而在第三次之後,國會的表決結果就將產生法律效力。
也就是說,只要眾議院三次否決了“護航協議”那麼羅斯福與英國外交大臣簽署的協議就無法生效。
五月二十八日,美國海軍的第一支護航艦隊成立。
三天後,這支護航艦隊離開了諾福克海軍基地,與前往英國的船隊會合,一同踏上了橫跨北大西洋的航程。
大概是擔心美國參戰造成的惡劣影響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沒有襲擊這支船隊。
八天後,這支由三十二艘貨輪組成的船隊到達北大西洋中線,美國護航艦隊也與前來的英國護航艦隊完成了交接工作。最終,該船隊安全抵達英國港口,為處於困境中的英國送來了急需的糧食、〖藥〗品、燃油與軍火。
雖然對英國來說三十二艘商船運送的大約五十萬噸物資只是杯水車薪,但是至少讓英國民眾看到了希望。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英國已經是千瘡百孔了。
在〖中〗國生產的重型轟炸機交付給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之前,對英國威脅最大的不是從空中飛來的轟炸機群,而是在北大西洋上活動的潛艇,特別是那些能夠深入北大西洋活動兩個月之久的遠洋潛艇。
有趣的是帝國海軍的潛艇部隊也是在大戰期間發展起來的。
大戰爆發前,帝國海軍與其他國家的海軍一樣把重點放在了主力艦上,隨後又開始建造艦隊航母。大概是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特別是透過艦隊決戰奪得制海權帝國海軍一直不太重視潛艇。
雖然在大戰爆發前,帝國海軍已經設計建造了三級遠洋潛艇,有十多家造船廠具備建造潛艇的能力,但是在大戰爆發的時候,帝國海軍總共只有二十六艘遠洋潛艇與不到一百艘近海潛艇。
從某種意義上講法國迅速戰敗,成就了帝國海軍潛艇部隊。
在法國戰敗之前,受出海口限制,帝國海軍只有為數不多的遠洋潛艇能夠離開北海,深入北大西洋執行破交任務。法國戰敗之後,帝國海軍獲得了像瑟堡這樣的、法國大西洋沿岸地區的港口。如此一來,那些原本航程不夠遠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