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殷通需要拯救,面前這位項羽,其實也應完全需要拯救,絕不能讓劉季那個流氓,改名叫劉邦之後,以為他脫了馬甲,別人就不認識他了!要知流氓就是流氓,即使他做了皇帝,又能怎樣?還不是流氓一個?只不過人們和那些歷史學家太相信成者王侯敗者寇罷了!就知道人云亦云,不敢用良知說話,因此才把劉邦這個流氓,捧成了一個會識人用人,又具有雄才大略的什麼漢高祖皇帝!
這般作想了一回,狄風似乎想起了什麼,突然朝項羽問道:“項兄,我聽說項叔曾教授過你兵法,但你只學了沒幾天,就不願意學了,只想學萬人敵,可有此事?”
項羽聽狄風這樣問,哈哈笑道:“確有此事,狄兄弟怎麼也知道這事?是我叔父告訴你的吧?什麼太公望《六韜》狄風公《三略》,什麼司馬穰苴的《司馬法》孫武子的《孫子兵法》,我對這些沒興趣,我就知道力拔山兮需力氣,打架要贏靠拳頭,倘若你力氣不大拳頭不硬,你就是再知兵,也僅是紙上談兵,就像趙括那樣,自己不但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且害得趙軍四十萬人盡數被秦將白起坑殺!”
狄風沒想到項羽會說出這樣的話來,認為項羽所說,不是沒有一點兒道理,因為只有知兵又善戰,才是上上之策。
想到這裡,狄風感覺自己很悲哀,因為讀書,卻荒廢了自己所習練的武術,即使自己在兩千多年後能考上公務員又怎樣?自己能像諸葛孔明那般羽扇綸巾又怎樣?還不是隻懂運籌帷幄,卻不能上陣殺敵,繼而也就謀得一份職業,卻要被那些貪官汙吏**分子呼來喚去,想為百姓謀事都難!還是南宋詩人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中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況唐朝開國初年,歐陽詢在他所主編的《藝文類聚》中也曾有論:仰觀象於玄表,俯察式於群形。也就是說,只有知己知彼,才會看清自己,而不讓自己成為一個廢材,有才不得展,有志不得伸,最後碌碌無為死去,黃土一丘草沒了!
世間曾經有言:細節決定成敗。豈不知你把細節做得再好,再做得滴水不漏,可你沒有大胸懷、大包容、達則兼濟天下的品質,無非也就是匆匆的過客,歷史不會記得你,哪怕你的骨頭都已經爛成了灰燼!
“生為人傑,死亦鬼雄。”其實何嘗不是對人活著時,對起一種人生價值價值的概括,是對時間君子的鼓勵呢?除非你是一個飽食終日的碌碌無為之輩,讓別人沒有任何話說!
當然狄風也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也許他在穿越之後,能夠改變秦末的格局,但他無法改變的卻是人心。因為人心,最是讓人琢磨不透的!
“狄兄弟,你在想什麼呢?你出來這麼半天,真是讓我們在裡面就等了!”
狄風清醒過來,見項梁和殷通不知何時已經站在了他的面前,當然還有旁邊項羽看著他的眼神。
狄風“哦”了一聲,這才從萬般思緒中回過神來,忙抱拳拱手對項梁和殷通說道:“真是慚愧得很,我剛才一思索,險些誤了響應起義的大事!”
可以說狄風的自責非常貨真價實,不像有的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以玩人為能事,誤了朋友的好事,卻還要給自己找許多理由和藉口,唐突了事。
項梁見狄風自責,又想他現已大權在握,一切在他項梁帷幄控制之中,便對狄風寬解道:“狄兄弟不必這樣責怪自己,人有七情六慾,難免分心,況我與郡守殷兄已商量好,明日正式舉義旗起兵,還望狄兄弟今後為項某多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