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親王便上前道:“國賴長君,先皇英明如何會讓一個小娃娃登基為帝。就是真有此打算,也該指定輔佐大臣,為何事先一句不提,倒是把三皇子帶在身邊。”
“喲,禮親王不好好在家裡閉門思過怎麼跑到熱河來,先皇有旨,不準禮親王出府門一步,此時違旨要怎麼算!”姜賢妃尖刻的說著。
“承先太后太后懿旨,皇兄早就準我出門,現在國之大事,我如何來不得。”禮親王正言疾色的說著,又道:“倒是賢妃娘娘您,口口聲聲說皇后娘娘矯旨,只怕矯旨的正是你自己。擁立幼主登基,你意何為!!”
禮親王乃是文宗皇帝的貴妃所出,與萬啟皇帝本是異母兄弟。萬啟皇帝三歲之時母后去世,文宗皇帝思念愛妻便沒再立後,考慮到萬啟皇帝年幼便把他交給貴妃撫養。兄弟倆是一起長大的,感情非常不錯。
萬啟皇帝登基之後對弟弟和養母貴妃很不錯,弟弟封禮親王,養母封貴太妃,住慈寧宮,又把貴太妃的孃家兄長封為同安伯,世襲三世。在皇宮裡享受的是皇太后待遇,對其孃家雖然沒封侯,封了伯也超出一般太妃的待遇。
本來一切也都挺美好的,禮親王突然之間犯二了,他給萬啟皇帝上了一道摺子,說前朝就有先例,尊養母為太后,萬啟皇帝應該封貴太妃為聖母皇太后。萬啟皇帝那樣的脾氣,看到摺子頓時就怒了,所謂聖母也就是諧音生母之意,聖母皇太后的意思也就是從子貴,因子封太后。
前朝是有這樣的先例,但那個皇帝本身也是庶出,只因生母亡故有其他妃嬪撫養,才尊養母為聖母皇太后。萬啟皇帝是名正言順的嫡子繼位,吃撐了才會封一個妃子為聖母皇太后,那豈不是自認為庶出,讓自己名不正言不順。
天子之威不可冒犯,萬啟皇帝念及貴太妃撫養之恩,並沒有把養母以及養母孃家怎麼樣,也沒有削禮親王的爵位,卻直接關了禮親王的禁閉,全家老小不準出府門一步。然後初一十五還要寫道歉信,萬啟皇帝哪天想起此事心情不爽了,還會叫太監過去罵。
沒幾年貴太妃去世,萬啟皇帝仍然沒解禮親王門禁,直到高太皇太后去世,臨死之前拉著萬啟皇帝的手說,禮親王總是你親弟弟,這都二十年了,也該放出來了。萬啟皇帝這才解了禮親王的門禁,享親王爵位卻沒有一點差事,閒散親王一個。
“就因為國之大事才不能由你插嘴,你對先皇不敬之心,天地可鑑。”姜賢妃指著禮親王說著,又道:“你此時說擁立三皇子,又是意謀何為!!”
禮親王聽得大怒,道:“三皇子早就成年,論排行論年齡都是新君人選,六皇子年幼依附生母,姜賢妃難道也想垂簾聽政不成!”
爭吵之中宋皇后突然道:“皇帝病危,為何一直不往京城送信?”
姜賢妃臉色僵了一下,剛想說別的。禮親王就馬上道:“傳御醫。”
太監們去傳御醫的功夫,宋皇后把萬啟皇帝身邊的貼身大太監叫過來問話。大太監說得明白,萬啟皇帝連著身體不好,一直都是臥病在床,中午飯後便傳話召宋皇后晉見。等到宋皇后進去了,便命下人退下,只讓他在外頭守著,裡頭說了什麼他並不曉得。
沒一會姜賢妃就帶著六皇子要求晉見,本來他是要通傳的,結果姜賢妃不讓,拉著六皇子直闖進去。因姜賢妃是寵妃,他也不敢攔。門關上之後,沒一會里頭就有哭聲傳出來,萬啟皇帝駕崩。
大太監如此一說,大臣們頓時議論起來,姜賢妃還不知道因何而議論,就聽禮親王冷笑著對姜賢妃道:“皇兄根本就沒有召您和六皇子晉見,若是真有傳位之心此時肯定會留在身邊。而且當時行宮只有皇后和賢妃,六皇子三位主子,卻只詔見皇后娘娘,並不見詔見您,只怕皇兄早就察覺到你們的不軌之心,才會在此時把你們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