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的炮彈,幾乎一下子就把兩百多噸的“丙寅號”劈成兩半。
高杉晉作被高高地拋向半空,他的最後一個念頭還是:你們要幹什麼?天皇陛下在船上!
“若狹灣之役”,被後世史家稱為“永恆的懸案”。
在“若狹灣之役”中,長州藩四艘艦船全部沉沒,船上人員無一生還。
這些人中,最重要的包括:
明治天皇睦仁,孝明天皇統仁的異母妹妹敏宮,孝明天皇的皇后九條御子,孝明天皇的妃嬪堀河紀子、金城重子。
倒幕派公卿的核心人物中御門經之、中山忠能、巖倉具視、千種有父,還有“生野之變”失敗後避禍長州藩的澤宣嘉。
長州藩藩主毛利敬親、毛利元德父子;高杉晉作、桂小五郎、伊藤博文以下,長州藩一切重要藩士。
薩摩藩士松方正義。
以伊東祐亨為首的龜山商社殘餘核心成員。
中美聯合特混分艦隊方面。則沒有任何傷亡的記錄。
中國和日本的官方。不論當時還是後世。對此事始終不稱“若狹灣之役”,而稱為“若狹灣事件”。
對於“若狹灣事件”,歷史教科書上的權威記述是這樣的:
倒幕派公卿和長州藩士謀殺孝明天皇的陰謀敗露,鋌而走險,火燒皇宮,趁亂挾持明治天皇出逃,在若狹灣被中美聯合特混分艦隊追上。但高杉晉作、桂小五郎、伊東祐亨等堅決不肯投降,四船自沉於若狹灣。
民間和野史。對“若狹灣之役”,有不同的說法。
有人認為,長州藩船隊確實不肯投降,但不是“自沉”,而是進行抵抗和試圖逃跑,結果在戰鬥中被一一擊沉。
有人認為,中美聯合艦隊根本沒打算和長州藩船隊談判,也根本沒打算接受投降,一開始就是要擊沉這四艘船的。
有人認為,中美聯合艦隊不知道天皇在船上;有人認為。中美聯合艦隊是知道天皇在船上的,炮擊長州藩船隊。就是要“斬草除根”。
總之,除了官方的“權威釋出”,不論哪種觀點,都沒人認為長州藩船隊是“自沉”。
關於越前藩藩主松平慶永在此事中的角色,人們普遍認為,他迫於壓力,出賣了天皇一行。
越前藩以敦賀港出現幕府密探為由,要求長州藩船隊自敦賀西移小濱,其實是為了拖延長州藩船隊的行動,以便有時間向中美聯合特混分艦隊報信——中美特混分艦隊已提前在越前岬東北海面埋伏。
至於松平慶永受到了什麼樣的壓力,幾乎是眾口一詞:中國“東進支隊”的統兵將領叫幕府給松平慶永傳話:越前藩如果不配合,中國“東進支隊”在完成對琵琶湖地區的搜尋後,即“進入”越前藩。
“進入”越前藩後會幹些什麼,也不必說了。
相當長的時間內,在中國和日本,“若狹灣事件”都是歷史研究的禁區。事件的當事人,主要是中美聯合特混分艦隊的官兵,不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對此事都諱莫如深,幾乎所有人都“把事件的真相帶進了墳墓裡”。
“若狹灣事件”多年之後,在日本,一支叫做《若狹灣啊若狹灣》的歌謠悄悄地流行開來,曲調悲涼,似乎在隱晦地表達著什麼。
“若狹灣啊若狹灣,海水渾濁啦,河豚遊走啦;
若狹灣啊若狹灣,水晶濱的沙灘不聲響啦;
若狹灣啊若狹灣,太郎忘記怎麼翻跟斗捕魚啦;
若狹灣啊若狹灣,次郎你跑到哪裡去了呀。”
有幾點略作說明:若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