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來的訴求分享給了大家。
像這種成功了好處多多,失敗了也沒什麼風險的事情,大家自然是踴躍參與。
幾個人談論了一下當前的難點,便直接發現了,問題就在於麻醉藥的給量上。
量大了,孕婦直接就失去了主動生產的能力;量小了,對孕婦生產時的止痛效果也就減弱了很多。
想要實現安全的無痛分娩,就必須要把握好這種麻醉的劑量。
這些經驗豐富的醫生們,一直在考慮如何實現完美的麻醉量。
但是不同的人,體重等身體狀況完全不同,這就導致,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這種“完美”的量也各不相同。
至少在沒有充足的樣本和豐富的相關經驗之前,他們是沒有足夠的把握,能夠百分之百成功的。
而像這種不成熟的技術,只要還保留有足夠的風險,就肯定不能用到裡織身上。
這個時候,一個正在做著筆記的見習醫生突發奇想。
“既然我們無法一次完美給藥,那我們為什麼不多次給藥呢?”
見習醫生的這番話,直接啟發了這些經驗豐富的醫生們。
對呀!
既然無法一次達成完美的麻醉量,那他們就分多次進行少量的麻醉,保證在不影響產婦主動分娩的同時,還能夠有效的減少疼痛。
如果說,他們將這個量把握的足夠精準,他們甚至可以實現不停地極少量給藥,讓效果更加完美。
只是這樣做的話,他們就必須要有一位經驗豐富的麻醉師,並且這位麻醉師還需要有十分精深的醫療忍術。
這是因為,如果他們想要實現他們設想中的那樣,連續不斷的給藥,那就必須要讓麻醉師,透過醫療忍術,緩慢而精準的將麻醉劑注入產婦體內。
雖然這樣做還是有不少的難度,但是至少是很具備可行性的。
好巧不巧,他們醫院內就有這樣一位醫生,在麻醉和醫療忍術上都很在行。
所以這份任務,很容易地就被安到了他的頭上。
他本人也樂於看到這種情況。
畢竟到時候如果是自己發揮了關鍵作用,那麼功勞自己也有主要一份。
在正式為裡織施展這種“無痛分娩術”之前,醫院特地徵集了一批願意嘗試這種新型醫術的孕婦,進行這個術的試驗。
這個術的難度畢竟還是有一些的,不過這位醫生足夠心靈手巧,在裡織生產完成了十多場無痛分娩術的試驗,並且無一例外全部獲得了成功。
:()火影:我在木葉當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