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 (第2/5頁)

(1),取天下若拾遺(2),何以不及殷湯、周武?世稱周之成、康不虧文王之隆(3),舜巍巍不虧堯之盛功也。方今聖朝(4),承光武,襲孝明,有浸酆溢美之化(5),無細小毫髮之虧(6),上何以不逮舜、禹(7)?下何以不若成、康?世見五帝、三王事在經傳之上,而漢之記故,尚為文書(8),則謂古聖優而功大,後世劣而化薄矣!

【註釋】

(1)龍興鳳舉:古代用以形容帝王的興起。

(2)拾遺:撿起遺物,形容極其容易。

(3)成、康:周成王、周康王。隆:指盛大的功業。

(4)聖朝:指當時在位的漢章帝。

(5)酆:同“豐”。豐盛。浸酆:更加興盛。

(6)這裡王充對東漢王朝的溢美有違史實。

(7)上:往上追溯。

(8)記故:對過去所發生的事情的記載。“尚”字下原本校語“一有書字”。文書:指一般的文書檔案,還沒有整理成書。

【譯文】

光武皇帝好比龍興鳳舉,奪取天下就像撿起遺物一般的容易,為什麼功德比不上殷湯和周武王呢?世人講到周代的周成王和周康王沒有損害周文王的盛大功業,舜的品德崇高沒有損害堯的盛大功業。當今漢章帝,繼承了光武帝、漢明帝的事業,具有更加興盛非常美好的教化,沒有細小如毫髮的缺點,往上追溯,為什麼不及舜、禹呢?往下為什麼不如周成王、周康王呢?世人見到五帝、三王的事蹟記載在經傳上,而漢朝對過去發生的事情的記載,還是檔案文書,就說古代的聖人道德高功業大,後代的道德不好而教化又差了!

宣漢篇第五七

【題解】

“宣漢”就是宣揚漢代的“功德”。王充在本書《恢國篇》中說:“《宣漢》之篇,高漢於周,擬漢過周”,在《須頌篇》中說:“《宣漢》之篇,論漢已有聖帝,治已太平。”可見他是很看重《宣漢篇》的。王充認為,太平盛世的標準,應當是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以此為標準,他把漢代與周代作了對比,認為漢代“四海混一,天下定寧”,疆域廣大,荒野變成良田,各民族都有所進步。因此,他明確指出:“周不如漢”。這就駁斥了俗儒“好褒遠稱古”,認為太平盛世只存在於古代的觀點。王充指出,“聖人”也是稟氣而生的,“天之稟氣,豈為前世者渥,後世者泊哉?”天施氣,古今若一,所以“聖人”古今都有,問題在於“世儒不知聖”。至於祥瑞,王充認為漢代並不少見,只是“帝王之瑞,眾多非一”,“今瑞未必同於古,古應未必合於今”。但是他盡力在“祥瑞”問題上作文章,把社會的進步又完全歸之於封建帝王的所謂“功德”上,對漢代帝王極力作了美化。

【原文】

57·1儒者稱五帝、三王致天下太平,漢興已來(1),未有太平。彼謂五帝、三王致太平,漢末有太平者,見五帝、三王聖人也,聖人之德,能致太平;謂漢不太平者,漢無聖帝也,賢者之化,不能太平。又見孔子言“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2)”。方今無鳳鳥、河圖,瑞頗未至悉具,故謂未太平。此言妄也。

【註釋】

(1)已:通“以”。

(2)引文參見《論語·子罕》。

【譯文】

俗儒說五帝、三王時期招致了天下太平,漢代興建以來,沒有出現太平。他們說五帝、三王時期招致了天下太平漢代沒有出現太平,是由於見五帝、三王是聖人,聖人的功德,可以招致天下太平的緣故;說漢代不太平,是由於漢代沒有聖帝,賢人的教化,是不能招致天下太平的緣故。又見孔子說過“鳳鳥不飛來了,黃河中也沒有圖出現,我這一生可能是完了”。當今沒有鳳鳥、河

最新小說: 全民航海:開局獲得海神權杖! 王者:邊路第一惡霸,震驚全網 三萬毫米殲星炮,這片廢土我來罩 化身NPC:我與玩家和平共處 籃壇第一外掛 我一體校生:成為拳王很合理吧 不是御獸師咋了?我有一國御獸 魔法書成真:開始夢域副本 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超能進化:我的兵種有點貴 龍族:路明非的逆反劇本 末日遊戲的違規者 我把NPC拐跑後遊戲崩了 捱打永久加生命,開局即無敵 強制遊戲 從EVA開始的穿越之旅 NBA帶著西蒙斯踏上籃球之巔 網遊:女孩子也能成為大佬 國乓!讓我成為我的榮耀!! 光與暗的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