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忍不住嘆了口氣。雖然知道這樣子才是他這樣的普通人該過的日子,但心裡卻總覺得很空。
畢竟……他見過那個世界了啊。
不知不覺便走到了山腳下那石碑旁,習慣性地往路口看看。發現遠處的驛亭裡似乎睡著一對趕路的夫妻,看起來並無異常。於是往西邊走過去——西邊有一條小河,水清且淺。喝著有絲絲甜意,煮茶最清香。
走幾步,卻忽然聽見隱約的歌聲,似是有孩童的歌唱。
劉老道修那水雲勁,耳目本已比尋常人清明瞭。而那唱歌的孩童似乎又距他不遠,於是聽得更分明。
那稚童只反覆地唱四句歌——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月吟風不要論。
慚愧故人遠相訪,
此身雖異性長存。”
這四句聽罷了,便如同一柄巨錘,一下子敲在他心口。
劉老道呆立了一會兒,手中的木桶咣噹一聲落在地上。而後他大步轉過前面的一叢樹木,終於看到前面的景象。
那小河邊,有一孩童坐在大青石上、竹陰中,手裡揮著一根青竹枝在歌唱。
劉老道便目不轉睛地瞧著他、慢慢走到他面前。
這孩子見他來了便收聲,拋下手中的竹枝。在青石上站起來、笑嘻嘻地劉老道作了個揖,道:“故人怎麼來得這樣晚?”
劉老道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只顫聲道:“你……你……你是……”
孩童又道:“前一世承蒙故人關照,銘感五內。因為擔憂你的安危,所以特意同閻君求了情,投在這將死的孩童身上來看你。”
“我前世做禍事太多,死後要在陰間受百般苦。因而,想要拜託故人一事。”
劉老道聽到此處已是老淚縱橫。很想上前去摸一摸、抱一抱,但又終覺得不妥。只得連連點頭:“心哥兒……你說,你說!”
孩童又道:“我害死的那渭水龍王乃是神龍第九子螭吻,是犯了天條。因此龍王的怨氣不散,我便要受苦。如果故人可以在這陽間使人朝拜那龍王,他在九泉之下受了香火,便不會再怪罪我。”
“我算到故人日後還要有機緣——若是因那機緣能集聚些人氣,聚攏些信徒,我便可快些解脫。若故人有一日要立教收徒,既是拜那螭吻神龍,便叫神龍教吧。”
劉老道哽咽不能自已,連聲道:“好、好、好!”
這孩童說完,又站在青石上向劉老道拜了一拜,便陡然昏了過去。
但還未等劉老道去攙扶,便又自己醒了過來。一看見面前是個生人、石上又涼,頓時哇哇大哭,又一翻身,差點從石頭上掉了下去——所幸劉老道接住了他。
他抱著這孩子,這孩子便又踢又打、哭鬧不止。
老頭子想起他剛才樣子、又想起自己夭折的一對兒女,不禁悲從中來。待清醒過來思量了一會兒,想來應該是那對夫妻的孩子,於是抱著送了過去。
卻說這對夫妻被吵醒、見了劉老道和孩子自是驚慌一番。但劉老道面目生得好,又穿道袍,這夫妻便問他是不是山神廟的廟祝,又將近日的事情都說了。
劉老道也是從貧苦時候經歷過的。聽了這事情的緣由,又想起之前心哥兒說他託生在這“將死的孩子”的身上,便道這孩子陽壽是該盡了,也不必耗費錢財來拜神。不如留了錢財,或者操辦喪事,或者日後再生養,也不拮据。
但木匠老來得子,婦人又憐愛自己的兒子,哪裡聽得這種話?
便罵這道士說話晦氣,憑白咒他這白胖活潑的孩子死。一氣之下廟也不拜了,轉身便走。
劉老道便呆立在驛亭邊眼睜睜地看他們抱那孩子走遠了,又流出老淚來。
李雲心就站在他身邊,